【杨永涛】“自爱”:先秦儒家的成人之道

儒家的学问究其根本是做人的学问。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去达成这样的目标?是孔子以降的儒家学者所共同追寻的目标。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需要从先秦儒家,也就是儒学的原点处出发,将相关概念梳理清楚。

【宋立林】“立爱自亲始”——论等差之爱与一体之仁的贯通

由“仁者自爱”的仁的自觉而成己是仁的第一层内涵,从而确立人之道德自觉;仁的第二内涵是“仁者爱人”,其逻辑起点是建基于人类最基本也是最深沉的情感的“孝”,即“立爱自亲始”,此即“亲亲而仁民”的“等差之爱”;仁的第三层面内涵则是而本乎“忠恕之道”生发出“一体之仁”,此则为仁学之宇宙精神。仁之“等差之爱”与“一体之仁”是不可分割的,忽···

【孔丽】仁学的枢纽:自爱

儒家仁学的主题是人,主旨是爱人。爱是普遍的人类情感,属于儒家重视的七情之一。儒家认为,爱以及仁爱的对象,大而言之,有人、物之分,儒家依其价值而认定人“最为天下贵”,所以将人列为仁爱的首要对象;就人而言,人有亲疏远近的差异,儒家认为爱的施与不宜平均分配,施与亲者、近者的爱自然多一些,施与疏者、远者的爱理应少一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