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特征,与这个特征相对应,在思想界都有若干领军人物,他们肩抗大旗冲在前面,引领着千军万马,代表着那个年代,代表着那段精神。在中国哲学史界,上世纪20年代的胡适,40年代的冯友兰,60年代的侯外庐,皆是其例。上述人物的地位或有争议,但说李泽厚先生是80年代的代表人物,相信很少有不同的意见。
“结晶说”虽然脱胎于积淀说,但二者又有多方面的差异:“积淀说”重在文化-心理结构的分析,重在解说“先天而先在”,重在建构“情本体”,而其实质是放弃本体;“结晶说”重在性善论的解读,重在阐发“后天而先在”,重在重构“仁本体”,目的是将道德本体讲透彻,坚持好。二者之同异,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