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鹿洞书院:千年书院的现代生存样态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和教学组织。一千多年办学不绝,屡毁屡建。它不同于官学,也非完全意义上的私学;它不是启蒙教育、小中学教育,也非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不是科举的敲门砖,但又难以摆脱读书做官的窠臼……”

白鹿洞书院:从教育传统中汲取当代精神滋养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教育之邦。书院,就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最具精神价值的教育形制。其中,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积淀,留下了诸多教育理念及精神内涵,今天看来仍旧熠熠生辉。

书院,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儒家传道授业的“大学”之地,历经千年,遍及华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颜炳罡】希望打开院墙办书院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正式启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书院何以‘以文化人’”名家讲坛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先后发表演讲。现摘其中精彩···

【黄漫远】书院之道 未坠于地

中国传统书院,新生于唐朝、五代时期,改废于晚清,在千年风雨中始终承担着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是传统社会研习学术的机构、传播知识的基地、实施教化的堡垒,更是中国传统读书人文化的乐土、精神的依归。晚清书院改废、新的教育体系和模式的建立,一度使得书院淡出于国人视野。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在对历史和传统的反思中,重···

【邓洪波】将书院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启动。活动将通过丰富的形式,来挖掘和展现书院的文化基因、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那么,书院文化有何内涵,今天如何去粗存精、发扬光大?

【朱汉民】文化复兴,书院大有可为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正式启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书院何以‘以文化人’”名家讲坛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先后发表演讲。现摘其中精彩···

鹅湖书院800年:弦歌未沉,古朗于今

古时书院,以江西为盛;江西书院,以上饶为盛。据江西省上饶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亚鹰介绍:“中国古时共有书院2000多所,江西就有近500所,上饶仅比较有影响的便有160多所,共出过2097个进士,15个状元,22个宰相。”

古老书院正在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的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它曾声名远播,名噪朝野,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以书院留住城市记忆 延续城市文脉

“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曾国藩曾如此盛赞。衡阳自唐代以来,人文荟萃,书院兴盛,人才辈出。其中,石鼓书院更成为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书院发展的缩影。经过千年历史变迁,衡阳书院几经修葺,已成为衡阳人民心中的文化地标。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