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天下、天下为公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天下理念标榜一种王道精神,批判霸道政治手段。中国传统天下理念在中华文明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理念既不回避天下是由利益不同、文化差异的民族构成,但是又不将这一种利益、文化的差异固化,反是以不同族群能够和谐共处的仁义精神、王道精神,为天下寻求价值共识提供天道的依据。

【赵永春】中国古代的“天下”“中国”观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天下”主要有三义:广义用来指称世界,中义用来指称九州、四海,狭义用来指称王朝国家;“中国”的内涵也主要有三义:广义用来指称九州、四海,中义用来指称王朝国家,狭义则用来指称华夏汉族和中原地区。中义和狭义的“天下”分别与广义和中义的“中国”内涵相对应。中国古代用“天下”指称九州、四海的“中国”,虽是一···

【刘培功、单虹泽】儒家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宋明新儒家借鉴了佛教的“本心”“佛性”等观念,以“仁”为核心,发明了儒家话语下的万物一体思想。在宋明儒者看来,万物处于以仁之生生大德相贯注的共同体中,故需以仁爱平等相待,“一体”之万物实际上是一种道德共同体。理学家普遍强调通过心性修养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并将此共同体内的成员看作与自己密切相关。

【刁春辉】近代“天下大同”重塑的经学路径

廖平以九州说、畿服制的诠释化解经学的空间限制,康有为以三世说化解经学的时间限制,而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学首以义理诠释为主,其由修身而至于齐治平的理想,其重点在于重申儒家的道德理想,以教化为主。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应对经学由言常道而成地方性文化的危机,重新确立经学的天下性质。廖、康、沈所进行的经学理论探索是在新的天下时···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