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刚】条件简陋的读书会常能感到向上的气息:西政辅仁读书会无竟寓答问之三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6-04-29 16:15:54
标签:
柯小刚

作者简介:柯小刚,男,西历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号无竟寓,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创建道里书院、同济复兴古典书院,著有《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在兹:错位中的天命发生》《思想的起兴》《道学导论(外篇)》《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心术与笔法:虞世南笔髓论注及书画讲稿》《生命的默化:当代社会的古典教育》等,编有《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一辑)》《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等,译有《黑格尔:之前与之后》《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等。

 

 

条件简陋的读书会常能感到向上的气息:西政辅仁读书会无竟寓答问之三

作者:柯小刚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道里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三月廿三日辛巳

           耶稣2016年4月29日



 

 

条件简陋的读书会常能感到向上的气息:西政辅仁读书会无竟寓答问之三

 

谢宇:柯老师好!我通过微信公众号关注到您在办道里书院和同济复兴古典书院,经常举办学术活动,还开设了不少课程,涵盖了非常全面的经典阅读和书画、古琴、中医、茶道等修养课程,我们读书会的同学都很想参加,可惜远隔千里,无法如愿。昨天,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重大旁听了古典学年会。回来的时候,大家一起交流感想。我们觉得自己就像沙漠里长出来的野草。离我们最近的博雅班,来回交通也要很长时间。我是上大学之后才知道要学习这些经典的。我很想请教柯老师,在我们这样的环境里该怎么做?如何进行整全的修养和学习?

 

柯小刚:这两天听到中大和重大的老师谈论两边博雅学院学生的差别。大家说到一点:中大的学生很优秀,重大的也很优秀;但是相比之下,重大的更朴实。为什么呢?可能重大的少了一点娇气,因为“条件差一点”。跟重大的同学比起来,西政读书会的同学似乎又更朴实一点,因为“条件又要差一点”。人穷诗工,不要怕“条件差”。你们的读书会一没建制,二没学分,三请不到名人来讲,不热闹,但这些不见得都是坏事。

 

我做道里书院有十一二年了,长期处在边缘和地下状态,大家读书很用心。现在有了古典书院,有大学的支持,还注册了民非,规模也大得多,有一两百学员。这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也有弊端。在不确定性当中,在资源缺乏的状态当中,几个素心人一起来读书,有可能走到前面去。条件改善之后,反而有可能落后。精神的事业有时必须伴随寂寞和“较差的条件”。八十年代学者都很穷,没什么资源可争,素心问学,气氛很好;近二十年越不差钱越抢着挣钱,变着法儿制造等级差别,整天填表、申请、评审,学者围着资源条件转,学风都坏掉了。

 

我记得2003年从北大毕业,到上海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了一个《论语》读书会。当时没场地,就在唐杰的复旦北区研究生宿舍里读。你知道我当时有什么感受吗?我才知道原来北大学生太浮躁。而当我在同济开课,又明显感觉到同济的学生更素朴。今天在你们的读书会,我能感到一种相互取暖的和气、蓬勃向上的生气。我很熟悉这种气息。在我做的一些条件简陋的读书会上,常常能感受到这种气息。相反,越高大上的地方可能越缺乏这种气息。这是一种静谧低调的奢侈,只属于穷人。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孟子说“求放心”:放逸出去的心,一点一点求回来。相对简陋的条件有利于求诸己、求放心。年轻人定性不够,容易惑于外在的光环。外界光环越少,可能越不容易迷失,不会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等到读书日富,工夫日深,见识提高,知道光环都是假的,就无待于条件的好坏了:“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所以,我建议各位不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名校。不如趁这里安静,踏踏实实读点书,点点滴滴做点工夫。将来如果有机会去到资源更多、视野更开阔的地方深造,别人会明显感觉到这个同学是学有根底的,没有那种从本科开始就是“显得什么都知道、但又不是真知道”的“名校毕业生”习气。那种“名校习气”恰恰就是“好条件”惯出来的,或者说是不善于正确利用好条件而造成的弊端。真是可惜了好条件,还不如没有。

 

在“好学校”里,每周赶五场讲座,每场都是名师,段子多得说不完,到处显摆,没时间读书静思,虽多何益?反不如一学期只有一本书可以啃。我记得本科的时候在旷野中的吉林大学新校区好不容易找到一本英文版《精神现象学》(那时外文书极少),翻开每一页都能看到前辈学者掉的头发,很受激励,于是也跟着翻了一遍,头发掉了一遍。后来我去德国和英国访学,德文和英文资料唾手可及,读书的感受却不及本科时那么深入骨髓。

 

柏拉图《法篇》曾谈到类似问题。在一个相对贫瘠的山区建设的城邦,公民德性和伦理容易培养,青少年教育也相对好做。而港口城市熙熙攘攘,光怪陆离,投机获利,老实吃亏,人就坏掉了,青年也容易游手好闲,很难有严肃的兴趣。磁器口、外滩、比雷埃夫斯港,都是例子。国外著名学府都在山城小镇,学风淳朴。古代中国书院也多在山林。现代中国大学却集中在大城市,导致学风浮躁,商业气息太重,我们只能练习“大隐隐于市”的工夫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