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特郎普,越看越像乾隆爷了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9-05-17 01:03:43
标签:乾隆、特郎普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特郎普,越看越像乾隆爷了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四月十一日壬子

          耶稣2019年5月15日

 

有网友在“知乎”上提问:“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与中国古代的哪位君王很相似?”这个问题要是我来回答,我会说,大清乾隆爷啊。

 

 

 

01

 

理由有三。

 

第一,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商人习气浓厚。乾隆虽然不是商人,却有商人情结,他在圆明园之内布置了一条买卖街,每年春节期间开市,“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馆饭肆,一切动用诸物悉备,外间所有者无不有之,虽至携小筐卖瓜子者亦备焉”,过一把王健林开万达广场的瘾。当然,在买卖街做生意的、购物的,全都是内廷太监、宫女、皇族、官员,严格来说,是模拟交易。

 

第二,特郎普特别爱出风头,而乾隆爷大概也是古代中国最爱出风头的帝王之一,别的不说,就说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数目吧,超过4万首,规模足以媲美《全唐诗》,一个人要不是高度自恋、热爱作秀,是不可能写出这么多首诗歌的。

 

 

 

第三,特郎普对国际贸易不太感冒,上任后,又是退出TPP群,又是扬言要跟别国打贸易战,砌起关税壁垒。巧的是,乾隆爷虽然喜欢在皇家园林内搞点虚拟的买卖,对动真格的海外贸易却心怀警惕,大清王朝原来实行“四口通商”,西洋商船可抵粤、闽、浙、江四海关通商,乾隆爷干脆将“四口通商”改成“一口通商”,只允许西洋商人在粤海关交易。

 

 

 

当然,任何类比都是蹩脚的。特郎普当然不可能是乾隆。好在我的本意也不是要论证特郎普与乾隆爷的相似度,而是想说,现在特郎普想做的事情——自外于世界贸易体系,从前的乾隆爷已经做过了,后果呢?还真应了今日流行的一句大白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2

 

事情得从1792年,即乾隆五十七年说起。

 

大家都知道,这一年,英国派了一个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不远千里,来到中国,代表英王乔治三世向乾隆皇帝拜寿。当然,拜寿只是一个礼节性的名义,英王派遣马戛尔尼使华,另有盘算,这个盘算就是希望说服乾隆皇帝开放门户,加入近代世界贸易体系。

 

 

 

大家也都知道,在承德避暑山庄,马戛尔尼晋见乾隆皇帝时,双方发生了礼仪方面的争执:清廷要求马戛尔尼向皇帝双膝下跪,行叩首礼;马戛尔尼则只同意单膝下跪,不叩头。其实,放在历史长河中,这点礼仪争执并不重要,马戛尔尼入乡随俗也好,乾隆皇帝主随客便也好,都不影响历史的发展。

 

 

 

影响历史发展的是什么?是马戛尔尼向乾隆提出的请求,以及乾隆对英人请求的回应。

 

那么马戛尔尼具体提出了哪些请求?《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收录有两封乾隆写给英王的敕谕,敕谕上乾隆提到: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

 

尔使臣称,尔国货船将来或到浙江宁波、珠山及天津、广东地方收泊交易;

 

尔使臣称,尔国买卖人要在天朝京城另立一行,收贮货物发卖;

 

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

 

据称,拨给附近广东省城小地方一处,居住尔国夷商,或准令岙门居住之人出入自便;

 

又据称,英吉利国夷商自广东下岙门,由内河行走,货物或不上税,或少上税;

 

尔国使臣之意,欲任听夷人传教。

 

据此敕谕可知,马戛尔尼在承德避暑山庄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七条请求,其中前六条都跟通商有关,为方便理解,我先翻译成大白话:

 

1、请允许英国派遣大使驻于京师,照管英商对华贸易;

 

2、请开放宁波、珠山(即舟山群岛)及天津、广东等口岸,允许英国商船靠岸贸易;

 

3、请允许英国商人在京师设立商行,收贮商货;

 

4、请批准英国商人租住舟山一处小海岛;

 

5、请允许在广州城附近选择一处地方作为英商的居留地,并允许岙门(即澳门)的英商自由出入广东;

 

6、请允许英国商船通过内河自广东进入岙门,并减免关税。

 

最后一条是请求允许传教,因为不涉本文宗旨,略过不谈。

 

对马戛尔尼提出的这六条通商请求,乾隆爷逐条作出拒绝,理由是“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在敕谕的最后,乾隆爷还跟英王推心置腹地说:“以上所谕各条,原因尔使臣之妄说,尔国王或未能深悉天朝体制,并非有意妄干。……今尔使臣所恳各条,不但于天朝法制攸关,即为尔国代谋,亦俱无益难行之事,兹再明白晓谕。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

 

两封敕谕都写得辞严义正,但了解近代史的朋友应该知道,乾隆皇帝对通商的拒绝,实际上是错过了近代贸易体系的邀请函,自外于世界潮流而不自知。半个世纪后,1840年,英国改用野蛮手段,以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的国门。

 

 

 

在此之前,大清皇帝能理解并且欣然接受的,是朝贡贸易。在马戛尔尼使团到来之前的顺治十一年(1653),荷兰曾以朝贡的名义遣使来华,向顺治帝行三跪九叩之礼,请求朝廷接受贡品并给予回赐。顺治帝批复:“荷兰国慕义输诚,航海修贡,念其道路险远,着八年一次来朝,以示体恤远人之意。”荷兰因此获得了跟大清国开展朝贡贸易的机会,每八年来华一次,每次可带商船四艘。

 

03

 

说到这里,如果你以为乾隆爷代表了中国的传统:闭关锁国、对海外贸易缺乏兴趣,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在明清之前,传统中国一直是开放的,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都印证着中国的开放性,及与世界的交流。

 

 

 

宋朝时,尤其重视海外贸易,绍兴年间,有一位叫蒲亚里的阿拉伯商人娶了中国女子为妻,在广州定居下来,宋高宗便谕令地方政府“劝诱亚里归国”。是宋朝不欢迎外商吗?不是。是因为蒲亚里在中国定居后便不再从事外贸了,宋政府希望他回国去招揽蕃商,“往来干运蕃货”。

 

 

 

宋政府也鼓励中国海商在出洋贸易时,顺道招徕蕃商来华做生意:“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而对于传统的朝贡贸易,宋朝则有意加以限制,宋高宗曾下令出海商船不得“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由此可以见出宋王朝轻朝贡、重通商的政策倾向。

 

04

 

有人以为,宋朝国力衰败,没有几个国家入贡,所以才对朝贡贸易不感兴趣。此话不对,事实上,与宋朝保持朝贡贸易的国家很多,如朝鲜、交趾、大食(阿拉伯帝国)、注辇(印度半岛古国)、三佛齐(苏门答腊)、闍婆(爪哇)、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丹流眉(马来半岛古国)、渤尼(文莱)、古逻(奎隆)、摩迦(麦加)等国。

 

 

 

但对中国来说,朝贡贸易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按照惯例,朝廷回赐的商品价值远大于入贡的商品价值。通商贸易则不同,不但贸易国双方可以互通有无、带动工商业发展,而且政府也能从贸易中抽税。这才是宋王朝轻朝贡、重通商的主要原因。

 

为开拓海外贸易,宋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密州等重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类似于海关),在秀州、温州等港口设立二级机构“市舶务”,在一些沿海县镇设置三级机构“市舶场”。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商开放,与南洋、西洋诸国发展商贸。

 

 

 

宋政府又在广州、泉州等港口设立“望舶巡检司”,在海面上布置寨兵(类似海上救护队),以打击海盗,保护海上贸易与商人安全。来华的商船到达广东海域,即有“寨兵有酒肉之馈,并防护赴广州”。广州、泉州等有蕃商聚居的港口城市,还建设了蕃坊,供外国商民居住;又有“蕃学”,供蕃商子弟入学读书。后来马戛尔尼使团向大清乾隆爷提出的请求,完全没有超过宋代已经施行的开放政策。

 

 

 

所以我们忍不住假设:假如马戛尔尼使团到访的是大宋,中国与西欧的全面通商会不会提前数百年呢?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