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其实,任何时代,绝大多数人只适合读蒙学就足够了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9-11-27 01:25:24
标签:礼俗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其实,任何时代,绝大多数人只适合读蒙学就足够了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十月廿九日丙寅

          耶稣2019年11月25日

 

【一】民俗学

 

又买了一本有关年节礼俗的书。

 

兴趣所在,这类书收藏了不少。每每一掠即可知其大要。

 

其实,这种书的白话版,迄今所见,几乎无一可值得慢读,无一不是言语浅鄙乏味,啰嗦苍白。

 

当今做民俗文化研究的通病是自己先往死里去,自己先把自己边缘化,所说所写,既不能上通经史之义,又不能下接生活之气。

 

可以说,民俗学,自己把自己做得灰溜溜的。

 

其实,比起其他学科、门类,你应该是极强大的。

 

【二】文风话风

 

古人说:“远人未服,修文德以来之。”

 

没听说:修武德以来之。

 

也没听说:修利德以来之。

 

只听说:“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再不改文风,即便是千方百计辛苦劳累以增加人的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再高,也不会让人舒服,不会心悦诚服。

 

就像尽孝,无非两个字:色难。

 

【三】如戏

 

一个人和一出戏一样,有的人靠比自己更高级的人的赏识活着;有的人靠他人尤其是比自己还低级的人的宽恕、容忍、苟且、凑合等等稀里糊涂活着。

 

后者占绝大多数。

 

后者占绝大多数并不可怕,此天道之常也。要在能守己之常而推尚前者。如果后者放弃这一点,就是灭绝之所由也。

 

当后者的本分意识不再羞羞答答,反而趾高气扬沾沾自喜以凌越前者,社会必集体丧失上进之心,而纷趋下流以为得意,于是无处不沦陷塌方。

 

【四】迷信

 

有说不可迷信国学、反对读《弟子规》。

 

不迷信就不会真信。迷信了还不一定学好,何况还没学就先戒备防止迷信。

 

至于《弟子规》,

 

斗闹场,绝勿近。

 

宽转弯,勿触棱。

 

这些有什么问题?

 

反对弟子规,不过能显示自己高深而已,但断了只能粗浅者的路。

 

我总认为,对旧文化不要轻易否定,恐怕会误导他人。像弟子规,当然不高深,也没必要高深,正因为当时有太高深的,而大众的智力、财力仅仅能接受弟子规这种言近旨远、既能化庸俗,又不违背高深的浅俗读物,所以说它没那么可怕。

 

其实,任何时代,只适合这种读物的人是绝大多数。

 

再说,你今天编一个自认为比它高级的试试?恐怕没那么容易,又不是没有人试过。

 

自己身长八尺,就不要扒了身长三尺者御寒蔽体的小棉袄了嘛。自己有钱吃满汉全席,就不要把穷人手里的窝头咸菜夺了扔掉嘛……这才是仁者心怀。

 

对大众而言,讲蒙学就足够了。

 

若真正开了蒙,那很了不起。

 

现代人最麻烦的是一直蒙着,皮越来越厚,还自以为聪明。

 

从前许多不读书的人,终生见比自己高深的人必抱以崇敬之心,于是上有所为,下必靡然风从之。而其人,终生践行无非是高深先生们看不起的《弟子规》,圣贤化人,于此见效于憨厚愚鲁者,比比皆是。

 

而高深先生们,多终生汲汲于超迈前贤以自我标榜,明朝有人有感于书生空谈性理,务求深玄以自标榜,讥曰:但能行孔孟之一言,即无愧儒生之名。

 

某生朗声应曰:我行之矣!

 

问所行者何言?

 

对曰:食不厌精。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