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泰 著《再造封建:魏晉南北朝的爵制与政治秩序》(修订版)出版暨后记
书名:《再造封建:魏晉南北朝的爵制与政治秩序》(修订版)
作者:王安泰
出版社:台大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5年4月
【作者简介】
王安泰,1978年生,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师从陈弱水、甘怀真。2010年7月获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2011年9月-2012年1月任东吴大学历史学系兼任助理教授;2012年2月-2013年7月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2013年10月-2015年9月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15年10月-2016年3月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及日本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外国人研究员;2016年4月任教于南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政治制度史、东亚古代政治史。出版专著《开建五等──西晋五等爵制成立的历史考察》《再造封建──魏晋南北朝的爵制与政治秩序》。
【内容简介】
中国中古时期的「封建」,与西周的「封建」,乃至于现代认知的封建,实为不同的概念;本书对于魏晋南北朝的封建制度与政治秩序,有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本书以爵制为研究重心,探讨中国中古时期封建的意涵,以及爵制与政治秩序的关系。中国中古封建体系,名义上遵循西周封建制度,实际是经由战国两汉以来儒生、士人不断追溯重构,形塑出一套关于西周封建的「历史记忆」。中国中古封建以王爵与五等爵替代西周诸侯,建立天子册命诸侯统治封国的架构,并藉由儒家经典与汉魏故事,制定专属诸侯的「开国」制度与「茅土」仪式。各王朝也藉由册封周边势力,建构天下秩序,彰显政权居于天下共主的地位。本书不仅关注封建体制的具体实践方式,也重新考察中国中古时期的政局与制度变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架构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爵制变化与政治秩序
第一节 两晋南朝爵制的发展
第二节 十六国时期爵制的特点
第三节 北朝爵制的变化
小结
第三章「开国」与封爵的虚散化倾向
第一节 魏晋「开国」制度的建立过程
第二节 东晋南朝的「开国」与「五等」
第三节 十六国北朝的各类实封与虚封爵
小结
第四章「茅土」与封爵的连结历程
第一节 茅土的起源
第二节 茅土制度化的历程
第三节 东汉以降茅土制度的定型
小结
第五章 爵制与魏晋南北朝册封体系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天下秩序的复杂性
第二节 内臣与「中间型内臣」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征引书目
后记
索引
图表
【后记】
本书是在笔者博士论文基础之上增删而成,部分内容曾于他处发表或刊登,第三章第一节〈魏晋「开国」制度的建立过程〉,原题〈「开国」制度的建立——魏晋五等爵制变化的一个考察〉,收入《中国中古史研究》编委会编,《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会刊(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页201—221。第三章第二节〈东晋南朝的「开国」与「五等」〉, 原题<东晋南朝五等爵制的虚散化现象:以「开国」、「五等」爵为中心〉, 收入甘怀真编《身分、文化与权力——士族研究新探》(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2),页153—184。
第五章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天下秩序的复杂性〉,原题〈内臣与外臣之间——魏晋南北朝的 「过渡型内臣」〉, 宣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第五届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北京,2011.8.27—28)。上述诸篇文章,本书收录时已再加订补。而本书最大的变动,在于博士论文原本有第五章第三节讨论外臣的部分,几经考量后决定暂时抽离,待日后再行整理发表。
本书得以完成,笔者最需要感谢的是两位指导教授陈弱水老师与甘怀真老师。陈老师提供许多思路与脉络方面的建议,并经常提醒笔者要从大脉络思考爵制在中古时期扮演的角色。甘老师则是期勉我能突破过往的研究框架,以小见大,锁定中国古代政治史的关键课题加以分析。笔者在博士后期间,依然受到两位老师的照顾与启发,对两位老师的感激之情,实无以复加。
本书撰写过程,获得许多师友的鼓励与指正,笔者一直心怀感谢。在此谨向曾经帮助过我的诸多师长与朋友,表达最深挚的敬意与谢意。本书的成书阶段,由台湾大学历史系陈南之助教协助出版相关事宜,学弟林枫珏先生协助排版校对工作,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