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开出的哲学之花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25-07-27 20:35:19
标签:

《论语》中开出的哲学之花

来源:“天天妈的碎碎念”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六月初九日癸酉

          耶稣2025年7月3日

 

 

 

每周五下午,是一个普通不过的日子,圣卓书吧的书友们,就是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齐齐来到圣卓实验学校,参加每周一次的读书分享会,这个日子,因此变得不再普通,“因为读书,我们不同”。

 

读《论语别裁》也有好几周了,汗颜地说,除了第一周交了作业,后面的几周都在偷懒,负责的淑萍催我:杜老师,你好几周没有交作业了。

 

 

 

接受批评,下周一定交。

 

这周轮到若琪讲书。若琪挑战自我,没有使用通常的PPT形式,而是另辟蹊径,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

 

若琪讲书思路清晰,尤其是在每个环节的衔接上,总是可以自然过渡。

 

 

 

《子罕》篇,从两个方面入手——行为修养和完美的人格修养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固执己见,不以自我为中心,从善如流,接受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不因事物与自己的喜好不同而批判,进而产生厌恶之心。

 

这时,想起以前听过一句歌词:“金发碧眼和黄皮肤会不会相同,如果懂得博爱的道理就会相同。华语国剧摇滚乐会不会相同?如果懂得包容的道理就会相同。”

 

这个世界是大同的,也是多元的,如果有包容心,就不会有那么的“看不惯”。这是孔子看待这个世界的哲学,也是他的修养。

 

再说完美的人格修养。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者,不仅仅是指知识渊博的人,而是指具备明察秋毫的视德与从善如流的听德的人。具备了生活智慧、处世智慧、政治智慧的人,因具备洞察力而不惑。

 

一直觉得《论语》是讲哲学的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这是孔子的识人哲学。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这是孔子的处世哲学。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是孔子的治国哲学。

 

印象最深的,是若琪讲的子贡的故事,存鲁、乱齐、灭吴、强晋、霸越,子贡意气风发,口若悬河,以一己之力,不废一兵一卒将鲁国之危消弥于无形。

 

这是子贡的外交智慧。

 

听完若琪绘声绘色的故事,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以小短剧的形式展示出这个故事,会不会更精彩?若琪淑萍还有书友们立即开始研究。

 

还有太多太多,这岂是一节课,一篇作业能蔽之?读孔子,心得体会在哪里?在志同道合的书友们一次次的分享会上,在一次次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在书香、果香、黄瓜香,还有荔枝的香气中。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