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师范学院第九届“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活动暨“朱子文化在书院”田野调查之白鹿洞书院篇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5-07-27 20:42:13
标签:

上饶师范学院第九届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活动暨朱子文化在书院田野调查之白鹿洞书院篇

来源:“朱子学研究编辑部”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六月初八日壬申

          耶稣2025年7月2日

 

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

 

上饶师范学院第九届“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活动暨“朱子文化在书院”田野调查之白鹿洞书院篇

 

“山川之不朽也以人”,从铅山到庐山,由红鹅到白鹿,研学师生一路探寻圣域贤关的气象境界。我们在探访“海内第一书院”的过程中,共同感受唐文宋理渊源,思索文化教育前景。

 

 

 

6月30日上午,晨光微启,研学师生来到位于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知南康军时曾修复此书院,又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影响后世几百年。

 

 

 

走过刻有“白鹿洞书院”的双檐复式石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贤书院。穿过“先贤书院”牌匾,往里走再穿过碑廊,即见丹桂亭。丹桂亭中,一座碑立于中央,碑上刻“紫阳手植丹桂”,左右是两株清代时期补种的桂树(朱熹亲手种下两株桂树在清代已毁),意为桂香盈书院,也有对学子们蟾宫折桂的美好祝福。师生们随着解说员的引导,庄重地站在朱子祠石碑前,瞻仰朱子风范。两边皆有碑石,左侧刻有《白鹿洞书院揭示》,右侧刻《文公朱子专祠碑记》,墨底白字,古韵流传。研学师生不时驻足,甚至恋恋不舍,争相辨认诵读碑文上的文字内容,以此追忆古代圣贤的风采。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从棂星门正门进入,走过状元桥,进入礼圣殿,再按原路返回。正所谓:从状元桥,走进去,前程似锦;走回来,代代相传。书院之辉煌,需要世人铭记。求己求前程似锦,求家求代代相传,求国求欣欣向荣。

 

 

 

接着往里走,来到了明伦堂。这是书院讲学之所,讲解员详细解读了《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内涵,师生们听得入迷,频频点头,不禁想到之前胡荣明老师解说的《程董二先生学则》。

 

 

 

明伦堂正后方,有一山洞,题曰“白鹿洞”。洞中摆放着一只石雕白鹿,走近看,白鹿右耳上已留下历史的痕迹。我们一边听着讲解员述说白鹿的传奇,一边若有所思。沿白鹿洞右方的石阶拾级而上,可达书院制高点——思贤台。我们心领神会,筑此台是为了追思先贤,传承遗志。

 

 

 

紫阳书院内的文会堂位于崇德祠之后。文会堂大门前方,是周敦颐铜像。周敦颐乃理学的创建者之一。师生们端正体态,站在像前,仔细研读相关信息,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文会堂内,白鹿洞书院老师为我们主持了一场小型研讨会。郭宏达老师首先为研学营的师生详细介绍白鹿洞书院的前世今生、近世蹉跎,并对此次研学活动提出了一些期望。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只觉深感荣幸得此机会来到白鹿洞书院研习,激动与感激之情通过响亮的掌声来传达。翟朋老师接着代表研学师生一行发表感想,不仅赞叹了白鹿洞书院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而且也对白鹿洞书院近年来的文化普及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时还对本次研学活动提出一些总结意见。

 

 

 

 

 

 

 

 

 

研学营师生通过半天时间,细访各处,收获颇多。大家纷纷表示,朱子、王阳明与湛若水等一众身怀远见的大儒对书院的付出,使得儒家道统绵延薪火相传,弦歌不缀。白鹿洞书院见证了中华文脉的延续,也为新时代书院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基础。

 

“白鹿无踪,与唐文宋理都成陈迹;青山常在,共民生国运大启新图”。白鹿虽无踪迹,后人依旧立碑筑像。此次研学活动至此告一段落,今日研学所获,对于研学营每个人而言都是极为宝贵的。

 

 

 

青山常在,精神永存,我们研学的脚步不会懈怠,期待下次相见。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