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捷】从“人文奥运”看中关村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5-09-17 15:34:11
标签:
彭永捷

作者简介:彭永捷,男,江苏灌南人,西元一九六九年出生于青海格尔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著有《朱陆之辩》等,主编《中国儒教发展报告(2001-2010)》等。


 

 

从“人文奥运”看中关村

作者:彭永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八月初五日丙申

           耶稣2015年9月17日

 

 

 

“人文奥运”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提出的三个重要理念之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中心是专门为对应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任务而设立的一个高校学术研究机构。我们在人文奥运研究方面的特点,在于把人文奥运理解为一个全面带动北京发展的整体战略。早在2002年3月中心提交给北京市奥组委的《北京“人文奥运”战略实施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建议稿》中,就明确地指出:“人文奥运战略是指将北京奥申委所提出的‘人文奥运’理念,当做一种整体的文化、经济和社会战略,在保证奥运会成功举行的同时,全面推动北京以至于整个中国的发展和建设。”[①]在这份由来自多学科专家多方构思和反复论证的咨询报告中,也分析了人文奥运战略的四方面重大意义、十个主要战略目标和三个指导原则。在随后向社会推出的《人文奥运行动规划五十条》及更加凝练的《人文奥运行动倡议二十条》中,人文奥运战略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了、更具有操作性了。2003年面世的《人文奥运》一书,详细地将北京人文奥运战略细化为“体育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人的素质发展战略”、“文化发展战略”、“社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几大方面。我们认为,在筹划中关村发展与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相结合时,这份为北京市提供的咨询建议,对中关村也有相当的适用性。

 

在对“人文奥运”理念的阐释上,我们强调用“文化”(Culture)来限定“人文”的含义,并用“文化的奥运”来兼容并包人文的奥运、人本的奥运、人民的奥运等丰富的内涵。我们把“文化的奥运”定位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文化盛会,尤其是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文化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相互携手而共同为人类造福的盛会。我们认为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国文化最佳的结合点在于她们共同倡导的“和谐”精神,为此我们提出了“和平、和谐、和爱”的口号,作为人类体育精神和文化精神的在21世纪共同理想、共同追求。

 

自从冷战结束之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心灵与体魄以及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最主要矛盾。进入21世纪,这五大冲突愈发显得尖锐。奥林匹克的文化精神之一,就是它重视和强调和谐与和平。《奥林匹克宪章》认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在论及奥林匹克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时,《宪章》强调“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就是和谐。中国人的世界观承认阴阳、刚柔、五行多元存在的合理性,在价值观上追求在多元中把握整体性和谐。中国文化结构表现为儒、释、道三教并处与和而不同。中华民族的精神也体现为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无比的和谐思想资源。例如我校哲学系著名哲学家张立文先生,在其《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上下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中,就充分发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在回应21世纪人类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智慧和逢勃活力。

 

“和谐”是人文奥运的灵魂,人文奥运战略则是追求、趋向、达成和谐的具体步骤。高高在上的理念应该和脚踏实地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认为,应当通过实施人文奥运战略,促进体育运动与人的发展的和谐,推动东西文化的交流、对话与和谐,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和谐。此外,还要推动北京市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和谐,推动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②]人类在进入21世纪,由于前述五大冲突带来的种种精神上的焦虑和生存上的危胁,和谐的理念势必具有日益崇高的位置,人类对和谐的渴望势必愈发的迫切。和谐理念所对治的问题,关系到拥有这惟一家园的全球各方,关系到中国,关系到北京市,关系到中关村,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个人。

 

中关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区域,每年都会呈现一个不同的面貌――它的发展速度的确是非常得快,快到有一段时间不来,就不认识它了。但这个快速发展的区域,就像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发育不均衡的少儿,他的一些方面发育得很快,另外一些方面却发育得很慢,于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和谐:它的“电子一条街”与它的“骗子一条街”;它的高楼大厦与它的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电子配件市场);它的白天的熙熙攘攘与画夜的犹如鬼城;它的创业精英的休闲悠雅与即使白领人士在横穿马路时对交通信号照样的熟视无睹;它的科技富贵与它的人文贫穷;它的人文人材的得天独厚(高校林立)与它的人文人材的报效无门;它的商业店铺比肩而立与它的文化设施的形孤影单……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的不和谐。想一想中关村在人们头脑中到底是一个什么印象?是一个没有研发基地的外来货的倒卖市场,是一个用螺丝刀组装产品的没有文化气息的车间,是一个盗版光盘、真假黄色影碟、伪造身份证和学历证交易的违法活动多发的黑市。一句话,中关村,它的历史毕竟太短了,它在文化上的积累毕竟太单薄了,它的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一览无余,它的形象有点太不正常了。

 

可是,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中关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自己的发育不良,适时地提出了“新中关村,新人文”的话题,包括这本致力于解决问题的《中关村》杂志。“新中关村,新人文”,使我联想到“新北京,新奥运”。“新北京”很容易说,“大化”“日新”,“日新之谓盛德”,北京总在“日新”之中,北京总是“新北京”。难点在“新奥运”,什么样的奥运才是“新奥运”?这是一篇不易开题的大文章。“新中关村,新人文”也是一样,什么样的人文才算“新人文”?这也是一篇不易开题的大文章。从“人文奥运”的角度来看,“新人文”的宗旨就是“和谐”,以和谐对治中关村发育不良所呈现的不和谐:发展人文而与科技相和谐,改善人文环境而与科技环境相和谐,提高人的人文素质而与人的科技素质相和谐,作为文化园区与作为科技园区的和谐,发展科技产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和谐……。

 

怎么实现这些目标,我的答案很明显,那就是与人文奥运战略相结合。通过编制和实施中关村自己的体育发展战略、城区发展战略、人的素质发展战略、文化发展战略、社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依托北京市筹备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有利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促成中关村的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强调和谐,在强调“新人文”的时候,不能把“新人文”看作是与“新经济”无关的事情,也不能看作是单纯并列的事情。且不说发展人文可以为刺激投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在许多科技产品中文化的附加值愈来愈重,人文本身也直接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刺激因素,诸如文化经济、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休闲娱乐经济、学习经济等,都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新生长点。经济与文化,已呈现水乳交融的状态。

 

人文奥运有个特点,任何参与人文奥运的个人或团体,都会从中得到应有的回报,比如说,积极参与全民体育健身运动的人,会从体育健身中受益;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文化的人,会把奥林匹克看作一种鼓励人乐观向上的生活哲学,会从这种积极的生活哲学中受益;作为志愿者而接受培训的人,会在培训过程中以及志愿服务中培养爱心,学到很多本领;参与人的素质战略的人,会在提高自我素质方面受到有益的影响。中关村在与人文奥运结合的过程中,也会从人文奥运中受益。“以发展办奥运,以奥运促发展”,这条法则也同样适用于中关村。中关村与人文奥运战略的结合是一种双赢的互动关系。

 

最后,我们盼望中关村在与人文奥运的结合过程中,发展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注释】

 

[①] 见彭永捷、张志伟、韩东晖主编:《人文奥运》附录一,人民出版社,2003。

 

[②] 见《北京“人文奥运”战略实施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建议稿》。

 

责任编辑:葛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