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觉中】圣学简论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6-12-01 12:51:31
标签:
余觉中

作者简介:余觉中,名小华,字继槐,一九六〇年出生于浙江天台。原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后辞去教职,专心致力于在当今社会恢复孟子后失落、清代大儒刘止唐先生中兴的孔孟大道圣学,2006年创办广慧书院,后改为中和书塾。归心于川西夫子刘止唐先生,承续止唐先生所创槐轩之学,十多年来坚持“以光复圣学为己任,以中庸之道为行持,以尽性立命为目标,以育人弘道为核心”,研习传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先后编著《做人之道》、《圣学梯航》、《万世师表——孔子生平事迹》、《中华经典选粹讲记》、《大道经论选》、《中国文化精神》、《孝经讲记》、《下学梯航讲记》、《学书悟道记》、《中庸通讲》、《论语通讲》、《大学通讲》等三十来种。

圣学简论

作者:余觉中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一月初二日丙辰

           耶稣2016年11月30日

  



道学大家萧天石先生说:“《易》云:‘穷理尽性至命。’三者本为一贯,是则儒家本有命功,言性命功夫之道,散见四书五经中者,在所多有。惜自汉儒以后,儒家中人类皆以仕为志,于是读书人群以做官为不二法门,对于孔门内修之圣功,自孟子而后,即已失传矣。故韩愈有‘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之叹!不得其传者,非其文与言不得其传也,而在其历圣相传之圣脉心法,及其圣脉心法之圣功与道统,不得其传也!故欲有事于性命之修者,唯有求之于道家矣。”

 

中国在夏商周三代以前,由于内圣的帝王在位,故能以大学之道教化全体民众。此时大道一统,儒道不分。圣圣相传的都是大中至正之道,所以又称圣学。春秋战国时大道衰微,道术分裂,百家遂起,儒道分流,帝王退位,霸王治世,道不在帝王,而在师儒矣。于是有孔孟出,绍继大道,删订六经,折衷礼乐,培养徒众,力复仁政王道。

 

圣学乃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内外本末合一之学,故称“大学”,讲求伦常与心性一体并进,走的是中庸大道。自大道分裂后,诸子百家各有所偏,已不能独承自羲皇至孔孟圣圣相传的大中至正之道。偏于虚者,重心性之功,轻伦常实践,而有出世之姿态,遂成后世之神仙隐逸者流;偏于实者,重伦常实践,轻心性之功,而有入世之功行,遂成后世之儒士文人者流。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本来继承的便是自三皇五帝直至老子的大道圣学,是一种内外兼修、动静交养、本末相资、情理并重、知行齐到、成己成人的做人之学,是在入世中出世、在出世中入世的“统先天后天而立极”的“吾道一以贯之”的修身治国之学。惜孟子之后,心性之功,即如何存心养性、养浩然之气的学问之道在儒门逐渐失落,于是后世儒者对于孔子的一贯之道已经不明,对何为“格物”也争论不清,大学的入手功夫不明,不知知止,便无定静安,身不能修,遑论齐家、治国、平天下,圣人之学便衰微了。至荀子时,圣学中的先天之学就已不明,故荀子高唱“性恶”说,力反孟子的“性善”说,试图通过隆礼来对治“性恶”,于是逐渐产生了以后天之学为本的儒学。汉儒去古未远,其行古风尚存,但因乏心性之功,虽重礼乐,一生皓首穷经,也难以尽性立命,得孔颜之乐。此时印度的佛教因其饱含心性之学而为汉文化所接纳,后世遂渐成儒道释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承担大道文化。至唐代,佛教大盛,本土文化岌岌可危,遂有韩退之出,倡儒家道统之说,力复孔孟之道,可谓功不可没。但韩子因无圣师传授,不明佛老之理实与孔孟无别,一味排斥佛老,亦不能真正发明圣义。宋儒遂继韩子道统之说,又从佛教禅宗吸取心性之功,开“半日打坐,半日读书”之为学新门径,编定“四书”,重视讲学,深探儒经义理,高谈心性之学,亦不弃日用伦常,且标举理学,力辟佛老,使当时不断歧出的中国本土文化大有归正之势,其功甚伟。但因其心性之功亦非圣师传授,只知存知觉之心,不知养无为之性,又擅改《大学》古本,错解格物致知之义,致使后学不解明德之实,将成己与成人分为两事,将尊德性与道问学打成两截,虽标榜直承孟子后之圣学,实未尝真正恢复孔孟大道。明代有王阳明出,承宋代陆象山之学,纠朱子重知略行、博而不约之偏,倡致良知之心学,又重伦常实践,且人品高尚,勋业彪炳,其所悟所行已近圣学矣。惜其良知之说仍与朱子得自后世禅宗的虚灵不昧说无异,皆认心为性,遂使后世王学逐渐产生空谈心性之弊,伦常与心性合一不偏的孔孟大道,亦未能彻底恢复。直至清代嘉庆年间,四川双流刘止唐先生以博学鸿儒之身,又得野云老人授以上古大学之道的心性之功,精勤修持多年,遂证大学内外本末之功,会通儒道释三教,恒解十三经元典,一生居家教学,培育生徒。其解经发前人之未发,精义入神,启人慧悟;其教授以孔孟为宗,力纠先儒与僧羽之误,将养气不动心的心性之功与集义生气的敦伦之行重新合而为一,培养了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其影响遍及大江南北,从而使孟子以后失落之大道圣学又重光于世。

 

近年来由于止唐先生的著作《槐轩全书》及其孙刘鉴泉先生的《推十书》等著作的不断问世,以及槐轩后学的推介之力,代表本民族最根本、最悠久、最地道的孔孟大道圣学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新认识、认同并践行。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道学问必将如汤恩比博士所预言的将遍行世界,引领全球走向真正的和平。 


                                余觉中

                        2016年11月25日于中和堂


【作者简介:余觉中,浙江天台人,西历1960年生。曾任教北京外国语大学。尊奉清代大儒刘沅,归心圣学,志传圣道。北京中和书塾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