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耘】孔子之教与孔门之学——《论语·学而》新释

1-4章是学之总纲,即一个人如要学儒学,学什么、怎么学。第5章讲为学与为政的关系,偏于仁政的总纲。第6-8章讲为学的要目。第9-11章也是讲为学与为政关系,偏于仁政的要目。第12-13章讲礼,第14-15章又回到好学,侧重于学礼,第16章则是对首章末句的一个呼应,首尾完整,条理清楚。

【丁耘】心物问题与气论

晚明气论通过扬弃阳明学,回应了唯心论,解决了心物问题。刘宗周和王夫之借鉴唯识学克服阳明心学的思路,从唯心论翻转出气论的道路。气论的特性在这一翻转中得到了清楚的显示:从工夫论进入心性论,用唯识学重述心性论,用唯气论转化唯识学。其中需要着重论证的是王夫之将阿赖耶识转为“太虚即气”。

【丁耘】敬挽张祥龙先生

质美浊世能保此心为赤子,学醇首丘犹全其性是人师。

【丁耘】天道、心性与现象学之道学转向 ——评张祥龙《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的心学···

本文关注的是现象学运动在面对中国哲学传统时所发生的“道学转向”。张祥龙教授在新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将这一转向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本文试图在阐述张祥龙思想转变、新著贡献的基础上,讨论此书为当前中国哲学的创发带来的新契机。首先,祥龙教授思想的突转尤其体现在:不再以海德格尔哲学为支配性的思想基源,而是将重心转向儒···

丁耘 著《儒家与启蒙——哲学会通视野下的当前中国思想》(增订版)出版暨后记、引言

新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前所难料的新处境。中国思想界的问题旨趣与研究方式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说在一个更完整的视野里,以更真切的方式重新开展了“古今中西”问题的讨论。《儒家与启蒙》即是以自己的方式探究了古今中西之辩的思想症结,并从哲学会通的角度加以深入。

丁耘 著《道体学引论》出版暨后记

本书从阐述道体学典籍(重《易》、《庸》,旁参《庄子》)的精义入手,重新梳理中国哲学的义理脉络,并转而在此立场上统摄西洋哲学的基本问题。最终我们将看到,一种告别“本体论”而走向“道体学”的哲学思考,究竟是如何可能。

【丁耘】五四、儒家与启蒙——“封建专制”问题再思考

在人类的社会文化史上,也许很少有这样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像五四新文化运动那样,在它当时的发生、随后的解释与最终的评价中都充满了热情洋溢的理论争辩,而又是以不同社会集团之间日益残酷的政治斗争为背景的。没有一场以文化性自命的社会运动具有像五四运动那样直接的政治起因与深远的政治后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