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没有了经典,就没有了文化、没有了历史、没有了根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常理常道,因而也就没有了未来与希望。中国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亡经典’的时代,最紧迫的文化任务就是复兴经典。复兴经典要做的事很多,但第一步则是少儿读经。所以,当代复兴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就具体落实成了少儿读经。”
要克服社会之道德分歧,达至普遍之道德共识,不能依恩氏所言之讲理说服,只能依道德力量之柔性驱使,而儒家之普遍性社会教化、自发性礼治秩序、伦理性法律体系与夫道德性政治权力,正是依道德力量之柔性驱使以达成社会道德共识之中国途径也!
本视频为蒋庆先生于西历二〇〇六年七月十五日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相关讲座
昔龙场会语,恻然诚笃,追慕夫子,世间犹有真儒者。今鹤使来召,怛化扶摇,相逢海翁,天上岂无论道人。
今日中国欲传承华夏儒教文明,欲为往圣继“人格之天”之绝学,首当回归儒学“人格之天”之古老信仰,还儒学为宗教之学之本来面目。“人格之天”是儒学所有“天”之信仰之本源,若无“人格之天”,所有其他儒学之“天”之信仰均不能成立。若无“祀天”之“国之大祀”,非但国家丧失其最高合法性之超越神圣基础,中国亦不可称为华夏文明之国。
中国从来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政教分离”,没有“政教分离”,当然也就没有“政教合一”,只有“政教一体”。中国“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一直用西方“政教合一”的历史经验来批判中国的政治传统,现在看来是误解了中国的传统政治,所以要真实地了解中国的政治传统,就必须对“政教一体”与“政教合一”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虚君”在政理上拥有国家永久性的所有权,是古典政治精神,即“君主制”精神;“虚君”不具有实际的政治权力(议会)、行政权力(政府)与司法权力(法院),是现代政治精神,即“共和制”精神。这两种古今政治精神在“虚君共和制”中得到了有机结合,不能不说是一种古人(如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混合政体”。
滞美期间,康兄因海外自由派学人多不解儒家,常为儒家辩护;又因海外学人多误解本人,亦多为本人辩解。呜呼!今日康兄往矣,洋洋乎而在其上矣,吾何得重闻康兄之语,再觌康兄之面乎?康兄尝言,其一生宿命,是走不开故国,亦不想走开故国,奈何如今却等是有家归未得,嘉江波涌哭斯人,痛矣!
我所提出的“政治儒学”,正是这种体现当代儒家历史使命与时代抱负的新儒学,是对福山“历史终结论”与“五四”“民主拜物教”的儒学批判,亦即是建立在中华文明义理基础上既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质又体现人类普遍政治价值的中国式学问。
本书是当代“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的辩论文稿。作者继承儒家“明体达用”与“通经致用”的伟大传统,在与当下各种主义与思想流派的辩论中,以儒家“王道”之体与《春秋》之经,以达致 “王道政治”与“儒教宪政”之用,使儒家的政治思想与现实的紧迫问题密切联系起来,使儒家的政治智慧在时代的命脉中“活”起来。作者提出的“政治儒学”,在···
清华大学贝淡宁(Daniel A. Bell)教授因闻蒋庆先生论儒家“政治儒学”,有得于心,然仍有所惑,故于2008年8月至龙场阳明精舍拜访蒋先生,晤谈数日,疑义相析。时杨汝清先生在座。清华大学哲学系曾雪灵据录音整理,现公开发表,以飨读者。因全文较长,特分上下两篇,此为下篇。
整理者按:清华大学贝淡宁(Daniel A. Bell)教授因闻蒋庆先生论儒家“政治儒学”,有得于心,然仍有所惑,故于2008年8月至龙场阳明精舍拜访蒋先生,晤谈数日,疑义相析。时杨汝清先生在座。清华大学哲学系曾雪灵据录音整理,现授权儒家网公开发表,以飨读者。因全文较长,特分上下两篇,此为上篇。
私謚乃吾國儒教行之數千年之禮法傳統,在今日中國仍有勸善懲惡戒今勵來之效。故在今日吾國儒教重建之際,尤當復此私謚之禮,既為儒林公議之所歸,更為儒教重建之初階也。
心兰谨按:盘山先生作《王道图说》,以“天”为最高本源,其下等差分殊为天、地、人“三才”。齐义虎君以为最高之“天”或可易为“元”,以别于“三才之天”。时予居深圳,齐君遂嘱予请益先生。丁酉岁杪,予与蒋柳盛拜谒先生于莲花山畔,因问焉,先生不吝作答。时在夏历腊月十八日,长治刘怀岗据录音整理如下。现授权儒家网发表,以飨读者。
心兰谨按:丁酉岁杪,予与蒋柳盛拜谒先生于深圳莲花山畔,就天、元、哲学、科技诸问题请教先生,先生不吝作答。时在夏历腊月十八日,长治刘怀岗据录音整理如下。此部分是先生关于科技的问答,现授权儒家网发表,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