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朱彝尊 撰 林庆彰 等 主编 《经义考新校》(平装)出版暨序言

《经义考》三百卷(实存二百九十七卷),爲清初朱彝尊所着,收集先秦至清初研究经学的著作,着其作者、书名、卷数、存佚,并列原书序跋、历代学者之考论,再附以朱氏之按语。爲我国最有系统之经学总目録,被誉爲经学目録的集大成之作。

曹景年 著《圣•道•文:中国古代“经”观念研究》出版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经”观念的内涵及其历史流变。一直以来的经学研究主要围绕经书及其注解展开,而很少涉及“经”这一概念本身。本书跳出传统研究框架,从观念史的角度,将“经”作为古代的一种特有观念进行研究。

杨立华 著 《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修订版)出版

在宋明理学的展开过程中,张载哲学所发挥的枢纽性作用,早已成为学术界的一般常识。长期以来,关于张载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气本与神化》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和精准的概念分析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在试图将张载哲学回置入历史的精神语境的过程当中,“述”的解释学态度···

左丘明 著 赵生群 注《春秋左传详注》出版暨前言、后记

孔子作《春秋》,叙鲁国十二公(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之间各国大事,时历二百四十二年,笔削旧史,以为褒贬。鲁太史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依经立传,以史解经。左氏工于叙事,辞采缤纷,摹写战争及行人辞令,令人叹绝。

李震 著《观物:邵雍哲学研究》出版

邵雍是北宋理学建立时期的重要哲学家、易学家,其思想具有高度的独创性。然而,与同为北宋五子的周敦颐、张载、二程四子相比,邵雍的哲学因其异质性和复杂性,而鲜有深入的综括研究。《观物》一书旨在完成这个颇具难度的课题。

白彤东著《探寻理想政体——儒家的差等秩序》出版

无论是在国家政治体制还是在全球治理上,自由民主之秩序都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这本专著中,白彤东教授提出受儒家思想启发的可替代政治模式,试图解决当今全球的一些根本政治问题。

张晚林 著《行道者、弘教者与整治者——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出版暨后记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之结项成果,但并非一般的应付交差之作,而是多年来作者对儒学浸润与体会之后的发越与创见,从而为作为宗教之儒学进行哲学之辩护。

罗健蔚 著 《郑玄会通三〈礼〉研究》出版

本书旨在探析东汉大儒郑玄作注以贯通《周礼》《仪礼》与小戴《礼记》等三部礼书为一体系之目的、方法、限制、学术意义,以及在三《礼》学史的影响。这三部礼书性质各异,分别侧重制度、仪典与礼义,在汉代的地位亦有经传之别,但郑玄认为三者同承「周公制礼」,互不冲突,可以会通来廓清周礼的内容及精神,并做为统贯六经的脉络。

[日]末永高康 著 《性善论的诞生:先秦儒家思想史的一个断面》出版

1998年“郭店楚简”的公布,原本让学界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之重建充满期待,然而,至此已过二十五年,主要研究成果迄今还只留在竹简编联、文字隶定及训诂等文献方面的研究,借此建构新的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过程,则恐怕未有太大进展。本书承担“抛砖引玉”的角色,借由深入分析“郭店楚简”诸文献中的思维方式,并勾勒出从子思到孟子的思想发展过···

杨念群 著《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出版

《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摒弃传统思想史著述仅仅关注具体人物、作品的写法,提炼出包括天下观、正统论、儒法思想、老庄智慧、新儒学、中国佛教在内的六大主题。本书以上述六大主题为纲,围绕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历史观念或历史现象,如周礼、九州、五服制度、五德终始说、文质互补、夷夏之辨、大一统、改正朔、公与私、仁义观···

杨鑫 著《大人造命:泰州阳明学讲稿》出版暨序言

心斋为阳明高弟,开创了影响巨大的泰州学派。梁漱溟先生曾言:“阳明之门尽多高明之士,而泰州一派尤觉气象非凡。”泰州阳明学不但深入心性,而且躬行实践,门下不乏樵夫、农民、陶匠之辈,可谓以平凡世界为道场,弘传心学的辉光。

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编《现代儒学》第十二辑出版

第十二辑以“仁体论·美德论”为主题。“仁体论”专栏围绕《儒学美德论》和《仁学本体论》,包含了多篇讨论陈来教授思想的论文;“美德论”专栏不仅收录了三篇关于黄勇教授新作《美德伦理学:从宋明儒的观点看》的评论文,还刊载了黄勇教授对这三篇评论文的全面回应。

郭齐勇 著《四书通识》出版

关于四书内容以及四书形成的缘由,为什么朱熹以后四书能享受如此尊荣,甚至于地位不亚于五经,这些问题非深入其中、精研有得者,不足以解答。郭齐勇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儒学研究专家。本书是他多年来讲解和研究四书的结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四书的合适门径。

苟东锋《名教与名学:儒家价值理想的实践机制研究》目录暨自序

每个成熟的社会都需要一套核心价值观以维持其稳定和健康运行,名教即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本书立定“新名学”立场,认为由孔子实质创立的儒家名学在先秦以后进展为以名教为形式的实践形态,其基本任务是设法使人产生践行儒家价值理想的道德动力。因为动力机制不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汉与宋明两种名教模型,它们各有特长与局限,···

王杰 著《家训二十讲》出版暨目录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每个人生命之所、生活之所、精神之所。优良的家风家训,是中华儿女深植灵魂的“基因密码”,是中国共产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是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中的精神气质、沉淀在骨髓里的道德品格,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时代前进的正能量。

《孔学堂》(中英文)2023年冬季号目录

《孔学堂》(中英文)2023年冬季号目录

丁四新 著《郭店楚竹书哲学思想研究》出版

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哲学思想研究》(ISBN:978-7-300-32241-4),列入“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于2024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白欲晓著《朝向儒教自身——中国儒教传统形态研究》出版暨目录

本书视儒教为一个“历史的社会的存在”,在宏观上作历史和社会的考察和说明。在中观方面,则将儒教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加以分析,区分为“信仰系统”“身份—角色系统”和“社会嵌含中的结晶化表现”三个方面。在具体研究中,对现当代社会理论、现象学及其方法有所借鉴和辨证,分析儒教社会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其“存在理解”和“神—圣”信仰,···

吴寒 著《诗经学的现代转型:从1901到1931》前言暨后记

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学者打倒了《诗经》的“经字招牌”,为它量身定做了“文学”这件华丽的外衣,《诗经》也完成了从“经”到“文”的转型,从而确立起了《诗经》解读、研究的新范式。本书正是以晚清民初的诗经学为对象,从“破”和“立”两个方面分析《诗经》由经学到文学的转型如何发生、发展,如何经过教育制度变迁、文学学科建立确立出“新典···

陈明 著《江山辽阔立多时》自序暨目录

本书收录的是陈明的随笔、评论、访谈以及序跋文字。作为儒家学者和资深文青,陈明的随笔兼有诗情和思辨的趣味性,如《麻将如人生》等在《北京文学》发表后被广为转载。关于李泽厚、余敦康等知名学者的交往记录也具史料价值。评论则涉及近30年中学术界的许多议题。作为“大陆新儒学代表”之一,作者在诸多问题上的言说不仅反映了传统文化···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