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智 著《王夫之的易学世界》出版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其学问“博大恢宏,幽微警警”(钱穆语)。

陈鸿超 著《〈春秋〉经传真精神》出版暨总序、导言

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春秋》及“三传中的性质之谜、成书疑案、经学之争、历史影响等重要问题做出清晰明了的介绍与梳理,希望能够拨开历史迷雾还原《春秋》经传真精神。

丁进 著《中国经学史研究》出版暨后记

《中国经学史研究》旨在为初涉经学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一部基础入门读物。书中精选中国经学史主要发展阶段中七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学现象,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为读者提供开展群经及单部经典个案研究、断代史及通史研究的思路与实例。

曾振宇 等著《观念儒学》出版

“观念儒学”就是以观念史为方法论,从中国古典儒学中的核心观念或标识性概念出发,将哲学的哲理论证与史学的脉络梳理融为一炉,在“哲思”与“历史”的辩证综合中把握儒学的真精神,并通过创造性诠释展现古典儒学的义理向度与当代价值。

雷闻 著《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增订版)出版暨增订版前言

中国古代的国家祭祀反映了一个时代对于天、地、鬼神的观念,是信仰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以往对历史上的国家祭祀问题,主要是围绕着皇帝所进行的郊庙祭祀活动展开研究,本书则将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信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贯通起来,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国家祭祀与地方祠祀、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

孙晓 著《两汉经学与社会》出版暨再版序言

本书从研究经学与社会互动关系入手,对经学产生的社会背景,经学的文化渊源、学派传承、社会功效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曹峰 著《出土文献研究的多维视野》出版

本书选取近年出土的思想类文献中一些非常重要的篇章,如清华简《训》《五纪》《汤在啻门》《殷高宗问于三寿》《汤处于汤丘》《心是谓中》、上博简《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黄帝四经》,除分析这些文献的思想结构和哲学值外,也试图借助这些文献对“中”“五”“和”“天”“命”“性”“孝”“心”“色”“礼”等重要的思想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

张晓宇 著《威兮其祖:宋代太庙礼仪之争》出版

本书由作者英文专著Empowered by Ancestors翻译、修订而来,主要关注宋代太庙相关论述以及这些论述背后的思想和政治资源,试图为中国中古史提供一个“缺失了的环节”(missing link)。

顾涛 著《礼治三千年》出版

《礼治三千年:制作与因革中的法理》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顾涛所著,顾教授以礼治与法治为方向,费十余年之精力,撰著此书,既探究礼法枢要,从六经和历代典章中梳理“礼”和“法”,又呈现礼之本、礼之义以及礼法接轨,爬梳出婚礼、射礼、封禅礼等的含义与影响,扩及礼俗、礼法的演变和应用,并最终上升到礼学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主编《近代岭南书院文献汇编》出版

岭南文化作为原生性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产物,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

李耀平 著《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研究》出版暨后记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下简称《陆疏》)是三国吴人陆玑的一部诗经学研究著作,该书突破汉儒关注名物人文意义的传统,开辟以考据名物治《诗》新途。

干春松 著《儒家政治哲学大纲》出版暨后记

本书脱胎于在北大开设的儒家政治哲学课程,经三四年的沉潜而完成,《儒家政治哲学大纲》聚焦于儒家政治哲学中诸多核心范畴,对天/天道、王道/霸道、大同/小康、世袭/禅让、那县/封建等关键词做了长镜头式的全景厘清,通过制度史和观念史的视角,在古今中西的背景下考察历代思想家如何证明这些制度或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与平等、···

何俊 著《本心与实学:陆象山心学的展开》出版暨后记

陆象山是南宋理学完型时期最重要的参与者,也是理学程朱主流形态最有力的挑战者,这也使得象山心学呈现出了强劲的探索性,这种探索性不只反映于他的言语,更反映于他的整个生命。故而本书不仅在哲学建构层面对象山心学作出了精微辨析,更在实践层面、在南宋社会政治的大背景下对象山的人生践履作出了深入解读,以此实现对象山心学真实···

王学伟、张明、邹建锋 主编《阳明学珍稀史料辑存》(全15册)出版

阳明学是当代的显学,本书将新见阳明学珍稀文献十一种汇爲一编,影印出版。

邵逝夫 著《致良知:王阳明修身六讲》出版

本书是资深儒家学者邵逝夫先生最新关于阳明学的讲义稿,综合大量史料和古今研究成果,分为立志、龙场悟道、的见良知、事上磨练、随顺良知、纯然良知六讲,将阳明先生一生的经历和学问做了非常详尽和条理化的讲述,尤其注重从儒学在心学这个向度的解析。

曾振宇 著《思想的历史》出版暨序言

《思想的历史》属于观念史范畴的学术著作。作者撷取中国哲学史上的道、气、天、理、良知、心、性、仁、义、孝、耻、德、法等观念,从观念史视域进行思想史梳理与哲学分析。

孔祥军 著《周礼郑注汇校》出版

《周礼郑注汇校》一书,选择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吴郡徐氏刻《周礼》经注本作为汇校底本,此本首尾完具,刻印清晰,补版极少,文字优胜,历来为学者称道,清朝著名学者孙诒让曾指出,“经本以唐石经为最古,注本以明嘉靖仿宋本为最精,此本原出北宋椠,虽明刻,而在诸宋本之上”(《周礼正义略例》)

杨世文 著《张栻诗文集编年笺注》(上下册)出版

张栻(南轩,1133-1180)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祖籍四川绵竹,长期寓居湖南。他既是蜀学传人,又是宋代湖湘学派的领袖。

张宏敏 主编《朱子年谱丛刊》出版

朱熹创立的朱子学思想体系,是古代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随着朱熹理学思想被封建王朝奉爲正统哲学,朱子学研究日益复盛,数百年来,爲朱子修“年谱”者代不乏人,由宋至今,朱子年谱可谓沓至迭出。

(清) 金鹗撰 / 黄益飞点校《求古录礼说》出版

《求古录礼说》是清代经学家金鹗的遗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