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炜 整理《汉律辑存合校》出版

《汉律辑存》为清末律学大家薛允升遗作,于1900年前后亡佚。全书由两部分构成:一、以《汉书》《后汉书》《史记》为主,大体以本纪、列传之先后为序,进行辑佚。二、除采择《说文》所见律令外,主要取材于《公羊传》《礼记》《周礼》《左传》等经书,以经传记载先后为序,汉唐注疏外,又多采惠士奇《礼说》、惠栋《九经古义》、孔广森···

朱汉民 著《湖湘学统与中华道统》出版暨绪论

本书通过湘学形成、演变的千年学术历程,考察湖湘地域性学统与中国文化道统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之间关系的探讨,从源远流长的湘学发展脉络中挖掘中华文化的道统意义。

杜春雷 著《费密学案》出版暨后记

杜春雷,1984年生,山东高青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四川大学中国史博士后,现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巴蜀文化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多类项目,参与《儒藏》《巴蜀全书》编纂,执行主编《儒藏学案》《儒藏论坛》等。发表学术论文、···

刘崧 著《孔子:共美生活对话录》出版

本书围绕《论语》一书,开掘孔子的问题意识,探明孔子思想的内部结构,拣择孔子最为重要的核心观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集中阐释其思想。

[宋]朱熹 撰 [宋]张洪 齐熙 黄士毅 编 彭树欣 导读、整理《朱子读书法》出版

世之读书为学,有怠忽间断而终无所获者,亦有勤劳终日用力多而所获少者。朱熹后学亦有此困惑,故集粹朱子读书为学要道之言,纂为《朱子读书法》,刊刻以传后世。四书、经史的治学门径,为学的弊病迷误,朱熹的剀切苦心一一可见于此。

张靖杰 著《发天意而正名号——公羊学语境中的董仲舒名论》出版暨序言

作为公羊先师、汉代大儒的董仲舒发明《春秋》经义,承先秦儒家之“正名”,提出“深察名号”的主张。

徐楠 著《“探故”与“察今”的互动——中国古代文论观念研究》出版暨后记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论综合研究著作。“探故”与“察今”,前者主要指通过考察原始语境,探究中国古代文论观念的含义、理路、前提、限度诸问题;后者主要指对当代研究者诠释能力的剖析、省思,二者的互动构成本书的研究框架。

黄燕强 著《“原儒”与“回归原典”——经子关系的视域》出版暨序言、后记

本书关注转型时代的思想世界,着重探讨近代的“经子关系”命题,并围绕“原儒”和“回归原典”两大主题而展开,通过比较康有为、章太炎、熊十力等对儒家的探源及其创构的新经书系统,由此呈现近代经学与子学之间的交往互动,据此阐述康、章、熊等对经子之学在现代转型的沉思,进而观照中国哲学及其学科的建构是如何回应“中国向何处去”“中国···

陈来 等著《国学的演变》出版

《国学的演变》,由当代知名哲学家、曾任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助手、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先生主笔,把国学里的大智慧及文化脉络向你娓娓道来。

杨海文 著《盈科后进——中国孟学史丛论》出版暨后记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孟学史的论文结集,采取历史—思想史进路,对代表性人物(如荀子、司马迁、扬雄、王阳明、戴震)、代表性作品(如《汉书· 古今人表》《牟子理惑论》《千字文》)、代表性事件(如《孟子》传记博士问题、李觏疑孟公案、《孟子节文》事件)进行了翔实考察,对孟子与先秦诸子、孟子与文史哲、孟子与道佛···

陈东辉 主编 《清代小学辑佚文献集成》(全二十八册)出版暨前言

清代小学类文献的辑佚名家辈出,成果斐然。这些文献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不过较为分散,查检不易。

张宪荣 著《小学文献学研究》出版

本书在充分吸收历代文献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文献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建构小学文献学的学科体系,从“小学文献目录学”“小学文献版本学”“小学文献校勘学”三个方面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了科学定位,提出“文献学的现代化”。对各项具体研究的内容,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引证丰富,在追溯古代传统、综述现当代研究状况的···

李学勤 著《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出版暨序言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是一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科技史、艺术史、学术思想史等众多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

姚彬彬 著《〈周易〉诠释与清代新义理学的思想源流》出版暨序

本书系作者所主持的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题成果,全书合计30万字,由周积明教授作序推荐。

[宋]罗从彦 撰 [宋]李侗 撰、李彬 点校《豫章罗先生文集 李延平先生文集》出版

罗从彦师承二程高弟杨时,求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李侗于理一分殊中尤重分殊,均对朱子思想发生很大影响。罗豫章、李延平文集合刊出版,宋儒“道南一脉”(二程—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脉络更为清晰明白,意义重大。

郭畑 著《唐宋儒家道统系谱建构研究》出版

本书在对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梳理的基础上,全面追溯了唐宋儒家道统系谱萌芽、建构、分裂、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涉及孟子在宋代的升格运动,曾子和子思道统地位的确立,两宋时期新儒家各学派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论争等儒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呈现了中唐至南宋汉唐儒学向程朱理学转型的历史过程,以及儒学以道德性命之学连接“内圣”和···

李宝臣 著《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深度修订版)出版暨再版后记

传统礼制文化是中华民族认同共识的经学理念与行为规范。在历史演化改造过程中,汇为中华“斯文传统”,清晰展现在历朝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法律、伦理、风俗、建筑、艺术、文学、戏剧之中。

邓秉元 主编《新经学》第十三辑出版暨编后记

去年上半年,爲了纪念第十期的出版,同时也爲了回顾已有的经验和不足,我们召开了题爲《经典的活化与经学研究的反思》的座谈会。具体发言已在最近两辑分别刊出。与会学者来自不同学科,由于知识背景及研究方法各异,当然也包括精神认同方面的分歧,对于经学是否可以活化、如何活化等问题各抒己见,有时甚至据理力争。

邓秉元 主编《新经学》第十二辑出版暨编后记

上个月在浙大马一浮书院、最近在复旦历史系,笔者先后参加了两次名爲“经学与文明”、“古代文明比较研究的现状”的学术对话与工作坊,大体祗是最近密集召开的各种人文学术会议的缩影。时下人文学术会议尽管主题各异,却又大都指向同一问题,这就是重新思考文明。

邓秉元 主编《新经学》第十一辑出版暨编后记

在今年四、五月北大儒藏中心与浙大马一浮书院相继举办的两次学术会议上,主办方都邀请了北大数字人文中心的学者演讲,介绍该中心经学文献智能分析系统的相关工作,标志着近期在全世界掀起巨大波澜的AI技术,已经在经学领域公开亮相。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