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研究》2024年第4期(总第204期)目录

《孔子研究》2024年第4期(总第204期)目录

《孔子研究》2024年第3期(总第203期)目录

《孔子研究》2024年第3期(总第203期)目录

郑开 著《德礼之间》(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三十周年纪念版)出版暨后记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传统,是以春秋末年以降的诸子蜂起为哲学史的起点,因为活跃于那个时期的老子和孔子被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家。本书则向前追溯,专门拈出“前诸子时期”,试图发掘殷周之际到春秋末年思想史的内容和特质,从而探讨随后诸子时期哲学突破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

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 主编《生生之道: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出版

本书是一本跨学科对话的学术文集。人文社科领域的十二位知名学者围绕中华文明宇宙观,从哲学、历史学、文学、文字学、社会学、建筑学、科技史等角度,就中华文明宇宙观与中国智慧、人文与自然、山林与社会、天人合一与人生境界、大一统与文化地理、甲骨文与殷商宇宙观、紫禁城的文武建筑布局、宋代家礼等议题,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宇宙···

王培友著《宋代理学诗研究》出版暨后记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王培友教授新著《宋代理学诗研究》于2024年12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项目号13BZW065)的结项成果,结项等级为“优秀”(同期项目优秀率为2.66%)。

黄俊杰 著《东亚儒学视域中的徐复观及其思想》出版

不论从二十世纪中国儒学或东亚知识界的角度来看,徐复观都是一个生意盎然、活力四射的学者与思想家。本书采取比较思想史的方法,将徐复观和他的思想,放在二十世纪中国儒学史以及东亚思想史的广袤视野中加以分析,聚焦在徐复观先生对“中国文化往何处去”这个问题的探索,与胡适、傅斯年、钱穆、涩泽荣一等进行比较,他的生命情调与他同···

井超、侯婕 主编《学礼堂文钞》出版

本书主要收录与中华传统礼学相关学术论文22篇,主题明确,内涵丰富。

魏綵莹 著《经典秩序的重构:廖平的世界观与经学之路》出版

廖平以研究经学、实践孔子之道为本愿,思考如何让孔子走入当下世界,以经典规划中国与世界的秩序。

姚才刚 著《明代心学思想研究》出版

本书最后总结、反思了明代心学主要派别的学术贡献与理论得失,阐述了明代心学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及其在历史上遭受的指责、曲解,揭示了明代心学对于当代人心性修养、立身处世的启示意义。

方朝晖 著《何以经世:儒家治道及其现代意义》出版

该书试图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儒家一整套治道思想产生的根源,特别是它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的深厚土壤,试图解开儒家治道的一系列原理在中国文化中产生及长盛不衰的秘密,从而为今天重新理解其意义或局限提供思路。该书是作者以2014年版《三纲与秩序重建》一书下篇为基底,增补重要篇章、修订大量内容而成。此书与作者最近再版的《···

董成龙 著《明夷待访录义疏》出版

《明夷待访录》义疏是对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所著《明夷待访录》一书的深入解读和注解。本书以原著为基础,对黄宗羲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核心理念和观点。

蒋原伦 著《诸子论诸子——先秦文化窥豹》出版暨后记

本书是一部以诸子互评生动呈现百家争鸣盛况之作。视角独特,从儒、道、墨、法、名等学派间的辩论中,深挖其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达成对各学派思想的更深刻理解。

宋立林 著 董少伟 摄影《与孔子相遇:跟着教授游“三孔”》出版暨序跋

《与孔子相遇:跟着教授游“三孔”》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三孔”经典旅游线路为经,以专家学者的历史文化解读为纬,经纬交织,突出文化味、趣味性、可读性、现场感,引导读者跟随儒学专家穿透历史迷雾,全方位了解曲阜“三孔”的历史沿革、建筑文化、思想意蕴与文化底色。

冯兵 著《伦理、政治与礼乐哲学:先秦儒学的三个面向》出版

本书共分五章, 分别从先秦儒家的人性论、政治哲学、制度伦理、教育伦理与道德教育思想、礼乐哲学等层面展开。

张凯 著《“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出版

本书以蒙文通学术与行事为线索,呈现晚清民国学界由“今古”至“经史”,再转入“汉宋”的渊源脉络。

王勇、葛继勇主编《东亚文献学(第一辑)》出版

《东亚文献学》系亚洲文明研究院、郑州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高水平专业学术集刊,致力于超越“国籍”界限,以更宏大的视野看待东亚文献学之意涵,为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推进东亚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三国魏·何晏集解 、 唐·陆德明释文《元本论语集解》(《国家珍贵古籍丛刊》之一种···

《论语》为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凡二十篇。三国魏何晏所做《论语集解》盛行于世,集解行而汉魏诸家注本皆废。

马东瑶 著《苏轼与苏门六君子》出版

本书深入探讨苏轼与“苏门六君子”的文学、思想、交游、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采用还原历史、追索过程、解读原因的研究方法,将苏轼与“苏门六君子”置于历史文化的大视野中,考述“苏门六君子”称谓的来历,揭示其复杂的历史文化信息,分析文人集团的形成原因、“六君子”在文化史上的典范性及典范化过程,并从相关角度论证六君子文学的独特成···

《现代儒学》第十四辑“江南儒学的源与流”出版

第十四辑为“江南儒学的源与流”,囊括了迄今为止学界关于这一议题最为全面而深入的新成果。“江南儒学”专题以明代的江南儒学作为关注重点,其中重点收录了两篇关于方孝孺的研究文章,以新的视角理解明代江南儒学精神,持续推进江南儒学的研究。

周景耀 主编《斯文:张栻、儒学与家国建构》出版

本书是对南宋大儒张栻研究的论文结集,主要涉及张栻的易学、理学、教育、政治、 诗学、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较丰富,代表了张栻研究的最新进展。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