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作者英文专著Empowered by Ancestors翻译、修订而来,主要关注宋代太庙相关论述以及这些论述背后的思想和政治资源,试图为中国中古史提供一个“缺失了的环节”(missing link)。
《礼治三千年:制作与因革中的法理》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顾涛所著,顾教授以礼治与法治为方向,费十余年之精力,撰著此书,既探究礼法枢要,从六经和历代典章中梳理“礼”和“法”,又呈现礼之本、礼之义以及礼法接轨,爬梳出婚礼、射礼、封禅礼等的含义与影响,扩及礼俗、礼法的演变和应用,并最终上升到礼学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
岭南文化作为原生性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产物,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下简称《陆疏》)是三国吴人陆玑的一部诗经学研究著作,该书突破汉儒关注名物人文意义的传统,开辟以考据名物治《诗》新途。
本书脱胎于在北大开设的儒家政治哲学课程,经三四年的沉潜而完成,《儒家政治哲学大纲》聚焦于儒家政治哲学中诸多核心范畴,对天/天道、王道/霸道、大同/小康、世袭/禅让、那县/封建等关键词做了长镜头式的全景厘清,通过制度史和观念史的视角,在古今中西的背景下考察历代思想家如何证明这些制度或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与平等、···
陆象山是南宋理学完型时期最重要的参与者,也是理学程朱主流形态最有力的挑战者,这也使得象山心学呈现出了强劲的探索性,这种探索性不只反映于他的言语,更反映于他的整个生命。故而本书不仅在哲学建构层面对象山心学作出了精微辨析,更在实践层面、在南宋社会政治的大背景下对象山的人生践履作出了深入解读,以此实现对象山心学真实···
阳明学是当代的显学,本书将新见阳明学珍稀文献十一种汇爲一编,影印出版。
本书是资深儒家学者邵逝夫先生最新关于阳明学的讲义稿,综合大量史料和古今研究成果,分为立志、龙场悟道、的见良知、事上磨练、随顺良知、纯然良知六讲,将阳明先生一生的经历和学问做了非常详尽和条理化的讲述,尤其注重从儒学在心学这个向度的解析。
《思想的历史》属于观念史范畴的学术著作。作者撷取中国哲学史上的道、气、天、理、良知、心、性、仁、义、孝、耻、德、法等观念,从观念史视域进行思想史梳理与哲学分析。
《周礼郑注汇校》一书,选择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吴郡徐氏刻《周礼》经注本作为汇校底本,此本首尾完具,刻印清晰,补版极少,文字优胜,历来为学者称道,清朝著名学者孙诒让曾指出,“经本以唐石经为最古,注本以明嘉靖仿宋本为最精,此本原出北宋椠,虽明刻,而在诸宋本之上”(《周礼正义略例》)
张栻(南轩,1133-1180)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祖籍四川绵竹,长期寓居湖南。他既是蜀学传人,又是宋代湖湘学派的领袖。
朱熹创立的朱子学思想体系,是古代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随着朱熹理学思想被封建王朝奉爲正统哲学,朱子学研究日益复盛,数百年来,爲朱子修“年谱”者代不乏人,由宋至今,朱子年谱可谓沓至迭出。
《求古录礼说》是清代经学家金鹗的遗作。
《论语》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人”的生命教科书。本书以十二讲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走进孔子,亲近《论语》。从孔子生平讲起,依次探讨学习的快乐、君子的修养、仁爱的境界、礼乐的熏陶、志向的树立、行道的坚持、智慧的开启、朋友的选择政治的理想,直至职业的追寻。
本书所选小古文,以清新典雅、质朴厚实的先秦两汉作品为主,方便初学者由浅入深,从易至难,循序渐进地学习。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下简称《陆疏》)是三国吴人陆玑的一部诗经学研究著作,该书突破汉儒关注名物人文意义的传统,开辟以考据名物治《诗》新途。
崇仁学派是明朝吴与弼所创立的学派。吴与弼是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故称其所创的学派为崇仁学派。该学派认爲理是宇宙的本体,理产生气,气产生万物;坚持万事“万殊而一体”。该学派门人衆多,主要有娄谅、胡居仁、陈献章等。崇仁学派对明代学术思潮的兴起具有“啓明”的作用。发生在明代的中国历史上
“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内外危机,生民饱尝苦难。本书通过个案研究,分析儒学在近代中国的曲折历程、儒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以及面对古今中西之争,受到儒学传统熏陶的知识分子为了弘道救世、经世济民进行的艰辛探索。他们思想的得与失,事业的成与败,值得人们反复回味。
《福建文献集成续编》(200册)是《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最新成果,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教授吴格主编。
《国际儒学》2025年第2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