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春松 陈壁生 主编《经学研究》第五辑:中国文明史中的郑玄经学 出版

《经学研究》第五辑分五部分:专题、经学史论、专稿、学人访谈、旧文新刊。本辑专题是“中国文明史中的郑玄经学”,从三礼、受命、敬孝、明堂、三统文质、郑玄朱熹之异等多角度论述,力图以整全的经学视野来理解作为伟大经学家的郑玄。在中国学术史、思想史上,郑玄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之一。六经之中,最能以一经之学贯通群经者,莫过于···

王庆新 著《信仰与秩序:中西文明对话与会通的思考》前言暨后记

本书有两个基本论点:第一,虽然儒家思想与西方古典思想有诸多重要不同,但它们的一些理念对于建构和维护人的内心道德秩序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二,通过比较孟子政治思想和以洛克和康德为代表的近代西方古典自由主义,本书认为道德原则对于先秦儒家政治秩序和近代古典自由主义政治秩序的建构也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朱承 著《治心与治世——王阳明哲学的政治向度(增订版)》出版

《治心与治世——王阳明哲学的政治向度(增订版)》是《阳明文库》学术专著系列其中一册。本书认为,虽然不能简单将王阳明哲学思想化约为某种政治哲学,但王阳明哲学内在地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向度。这一向度呈现为,在政治理想上向往“万物一体”的人间秩序和“三代之治”的治理模式,同时期待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圣人”的盛景;在基本政治主旨···

刘长允 著《天下周易》出版暨刘大钧序

全书共25万字,分为七个章节,从周易产生、易学研究范围、易学流派大家绍介、卦爻辞新解、易医同源、海外传播、易学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周易》及易学予以全面梳理和剖析,论说严谨、语言灵动、视野宏阔,读来予人颇多启迪。

姜广辉 著《中国经学史》(全四册)出版暨前言、后记

本书是学界首部从价值观的视域对两千余年的经学形成、发展与演变历程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经学史著作,通过对传统经学的传承和文本的分析,梳理出经学发展的脉络;通过对经学上“典型人物、典型著作、典型问题”的探讨,剖析传统经学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

干春松 著《公天下与家天下:大同、小康与儒家的社会理想》出版暨序言

本书详细梳理了大同、小康观念的演化,勾勒了儒家对天下国家的认知途径,立足于文明的多样化、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指出建立突破民族、地域、国家局限的人类共同意识的必要性。这可以帮助现代人理解中国传统的秩序原理,体察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复杂面向。

张伟仁 著《寻道:先秦政法理论刍议》出版

张伟仁先生初于苏州私塾、台大、耶鲁、哈佛就学,后在欧美及国内高校讲授法理学与法制史,享誉中外。晚年发愿将毕生所思所想和授课心得,写成一部《寻道》,通过先秦诸子的八部经典著作,追溯中国政法思想的源头活水与丰富面貌。这八部著作是:《老子》《论语》《庄子》《墨子》《孟子》《荀子》《商君书》和《韩非子》,他将此称为“···

张锦少 著《清代三家〈诗〉学新论》出版

清代经学实绩超迈前代,亡佚不传的两汉鲁、齐、韩三家《诗》学亦以辑佚考据的形式得以复兴,名著涌现。

陆永胜 著《心学何为?——阳明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出版暨前言

《心学何为?——阳明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是《阳明文库》学术专著系列其中一册。今天,阳明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之无愧地以“显学”立身扬名。在此“历史”的前提下,“阳明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这一主题既显得大胆,又显得宏阔,既体现时代之需,又含有时代之叹!

夏含夷 著《〈周易〉的起源及早期演变》出版暨自序

本书是夏含夷教授多年来研究《周易》的总结之作。以夏含夷教授198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吸收中外研究成果,利用近数十年尤其近年新发表的出土材料,系统考察了卦爻辞如何产生以及《周易》这部经典如何形成,对周代占卜的原理与实践也作了深度探讨。

李敬峰著《关学四书学研究》出版

本书首次整体而系统地考察关学四书学的研究成果。首先将关学四书学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将其置于关学学术思想演进和中国四书学史流变的双重脉络之下,从文献学、经学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关学四书学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提炼和总结,揭示出关学四书学的逻辑脉络、主导问题、话语系统和学术特质。

解光宇 主编《儒学流变札记》出版

本书以类似“儒学小史”的形式,梳理了从先秦至清代儒学形态、学派的衍生与分化,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历史中几位重要的儒学家的思想学说,如荀子的“隆礼重法”“化性起伪”,朱熹的理气论、修养论、宗法思想,阳明心学的道德自觉,戴震的“遂民之欲”等。

邵炳军 著《政治生态变革与诗礼文化演进: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时期诗歌创作时世考···

所谓“诗礼文化”,是通过“诗教”“礼教”“乐教”体系所建构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文明形态,是华夏礼乐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基础。

吴震著作集·阳明学系列丛书出版暨后记

值次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我的“著作集”四书之际,需要写篇总的《后记》,讲一下这几本书的成书过程以及修订情况。

刘丰 著《经典与意义:礼与早期儒学的衍变》出版

近年来在早期儒学的研究中,如何在吸收、借鉴新发现简帛资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掘已有文献在战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礼记》(包括《大戴礼记》)对于战国儒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丁为祥 著《实践与超越:王阳明哲学的诠释、解析与评价(增订版)》暨序言

本书论述了王阳明哲学的形成、发展、结构、特征和王阳明哲学的境界等。在走出阳明的体系时,作者又站在对象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总体的反观。不得不说本书是认识阳明学、了解阳明学的必读之作。此次修订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扩充,新收录作者最新的阳明学研究成果。

《经传释词(外二种)》出版

本书收录清代训诂学著作三种,分别为《经传释词》《经传释词补》与《经传释词再补》,均据清刊本影印出版。

《新订朱子全书(附外编)》出版暨前言

儒学学派自孔子开创之后,历经发展,至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而朱子为其代表,被誉为中国文化“千年以来第一人”。诚如蔡尚思先生所说:“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子之学风靡东亚,影响及于欧美,正是朱子影响力历久不衰的明证。因此,朱子著述可称为中国文化珍贵的思想宝库。

黄灵庚 李圣华 主编《北山四先生全书》出版

《北山四先生全书》收录宋元时期金华地区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四位浙学代表人物的著述全集,由黄灵庚、李圣华主编,整理团队以浙江师范大学的中青年学者为主。

徐洪兴 著《儒学文化的历史演变研究》出版及前言

当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正形成一股全国热潮,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视角深研中国传统文化,汲取精华,关照现实,展望未来,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系统地挖掘整理他们的研究成果,集中展示他们的学术观点,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