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庆】中国传统政治形态是以儒教为主的“政教一体”——答美国明克胜教授问(下)

中国从来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政教分离”,没有“政教分离”,当然也就没有“政教合一”,只有“政教一体”。中国“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一直用西方“政教合一”的历史经验来批判中国的政治传统,现在看来是误解了中国的传统政治,所以要真实地了解中国的政治传统,就必须对“政教一体”与“政教合一”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张晚林 尹少林 付颖 整理】湖南郴州宜章箭竹冲萧氏族规

宜章萧氏三世祖萧应昇(1392-1471年),字日上,号珠山。史称:天资聪俊,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时有杨刘二姓,屡次叩阍,健讼多年,乃从中排解,二家仍归合好,人称其能。《萧氏族谱》载有其《训子诗》一首,虽文字浅显,然训戒深长,今与族规录之于此,以为垂训也。

【张晚林 尹少林 付颖 整理】湖南郴州宜章箭竹冲萧氏家训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五岭镇小溪箭竹冲,是一个具有近600年历史的古村落,山水环绕,阴阳分明,空中俯瞰,犹如太极图般,故又称太极村。村中古建筑保存完好,古色古香,小桥流水,茂林修竹,是现代人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欧阳辉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道德哲学反思

从道德境界的角度看,要遏制“天人二分”的自然主义道德观和对道德境界追求丧失的独断道德理性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生态道德理念;从道德规范的角度看,要摆脱百弊丛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坚持辩证的有机的自然观;从道德实践的角度看,要纠正错误的“灭天理,穷人欲”的道德实践原则和反对膨胀的极端物质主义与极端拜···

【姚晔】明清时期徽州家法族规的地域特征及其成因

历史上的家法族规是法学界与史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我国地域广袤、民族众多,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的政治人文历史,使得各种文化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纷繁各异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杨朝明】儒家“四书”与中华家风

人类社会不可须臾离开的是“爱”与“敬”,孔子极重亲亲之爱、尊长之敬,说“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把“孝”“悌”看成“人之本”,把“爱”“敬”看作“政之本”。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人都本源于“家”而要“不忘其初”,儒家哲学简直就是“回家”的哲学。

【蒋庆】“虚君共和制”是古典与现代政治精神的完美结合——答美国明克胜教授问(中)

“虚君”在政理上拥有国家永久性的所有权,是古典政治精神,即“君主制”精神;“虚君”不具有实际的政治权力(议会)、行政权力(政府)与司法权力(法院),是现代政治精神,即“共和制”精神。这两种古今政治精神在“虚君共和制”中得到了有机结合,不能不说是一种古人(如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混合政体”。

【谷敏】古代家训中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丰富,受传统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念的影响,大致可以概括为律己修身、读书治学、教育子女、睦亲齐家、出仕为官、普惠相助等几个主要方面。

【谢茂松 牟坚】大疫往往是文明兴衰的加速器

一旦我们在文明史的视野下,对于疫情加速了大国、文明兴衰这一时势有了自觉而深刻的认识,我们就要为疫情之后大国、文明兴衰趋势的加速,提前在战略上、战术上做好内外各方面的运筹帷幄。

【谢茂松】充分发挥中医药应对新冠疫情的作用

这次抗击疫情,我们经常讲中国有制度优势,其实还有一个独特优势,那就是中医,这才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否则,文化自信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

【专访】田飞龙:港区国安法推动依法治港进入深水区

“港版国安法”是中央直接立法,所以它在国家安全的标准与执行力度上,其实都要高于基本法第23条。“港版国安法”不取代23条,但是它在23条立法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可以紧急堵住香港的国家安全的漏洞。所以中央直接立法这一行动本身,就是在为香港23条立法的困境进行解套。

【贝淡宁】中国抗疫的文化密码:尊重君子、尽责公民的儒家价值观

整个国家都处于完全隔离或半隔离状态,各级政府严格按照命令优先抗击新冠。几乎不存在对隐私或个人自主权利的担忧,最新技术就被应用在了抗击病毒的过程之中,如此强有力的措施使中国在几周内就遏制了病毒的传播。尽责的公民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了对隐私和自由的限制,因为他们具有儒家式的信念,相信政府在为公民的最大利益行事。

【刘伯山 叶成霞】礼与法——传统徽州乡村社会的治理

徽州传统社会自南宋以来,保持了千百年的稳定与繁荣,社会文化获得极大发展,形成了“徽州文化”。这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着诸多内在根据。其中,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礼法兼治”的具体实践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把增强 晋宁宁】张之洞:经世致用 俭约知礼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其城市现代化之路的飞跃始于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之时。张之洞在武汉兴建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影响深远的近代工业,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前身)等新式教育机构,为武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田飞龙】香港修例与两制激变——《抗命歧途》导言、补记(饶戈平序)

反修例运动的后期治理与香港繁荣稳定的重建,考验国家治理智慧与香港自身的高度自治能力。“一国两制”由此决定性地转入了中央权力合法进场、香港管治改革及社会重建的“下半场”。本书从香港内外双重视角,以法学与政治学方法,对这一场反体制的社会运动加以深度剖析,对“一国两制”宪制原理予以反思重构,并提出运动后期治理与新时代“一···

【蒋庆】政治儒学具有“普适性”,不是排斥西方的极端原教旨主义——答美国明克胜教授···

我所提出的“政治儒学”,正是这种体现当代儒家历史使命与时代抱负的新儒学,是对福山“历史终结论”与“五四”“民主拜物教”的儒学批判,亦即是建立在中华文明义理基础上既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质又体现人类普遍政治价值的中国式学问。

【夏麦陵】“义门陈”的崛起和分家后的分布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家正而天下定”。“家正”依靠的主要是一种精神力量。它促使家族成员有以祖上某某的后代为荣的自豪感。只要不忘家风,遵循祖训,当官的能当个清官,不当官的也能做个好人,从事学术研究的,也会有所建树。以上则是德安义门陈村复建的意义所在。

【姚中秋】重识五四:中国文明复兴的起点

我对“五四”的看法也经历过一些变化。因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混在一起,前些年,对“新文化运动”反传统这一面持比较激烈的批评态度。这几年来,不断地读书学习,对中国历史的认知也是在一步一步的加深,有了一些新想法。

【廖晓义】戴口罩的五四,与“和先生”同行

赛先生、德先生与和先生代表着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点: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生态保护。与“和先生”同行,人类才有可持续的经济和可持续的民主。不要让经济发展抢了“和先生”的地盘,这地盘是人类最后的家园。

【田飞龙】何冰B站“后浪”演讲与五四精神的叙事难题——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

来自20世纪历史尘埃中的旧式启蒙话语固然日益浅陋而可能遭遇“爱国青年”的鄙弃,那些抱残守缺于旧式话语而无视当代中国进步性及爱国青年之精神自觉的人固然可能呈现“遗老”状而愤懑幽怨,甚至诋毁封杀新生力量,但新时代真正的价值缔造任务是否就可以通过何冰式的正能量演讲而得到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