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一个人该走的弯路,一步也不会少

人在最初被告知唱歌说话须“气沉丹田”,鲜有不茫然无措,继而沮丧气馁乃至放弃的。

【吴钩】与其他王朝相比,宋朝的平民生活有十大不同点

记得以前我的朋友李天飞老师提过一个看法:中国古代,不论是汉唐,还是宋元,还是明清,老百姓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大意如此,原话没有保存)。我当时对这个看法是不大同意的,想商榷一下。但因为忙于杂事,很快就忘记了。今天突然想起,兴致上来,觉得还是展开谈一谈。

【舒嬅】萧何与汉代皇家图书馆

中国历史上那些珍贵的典籍能够逃过秦火和战火而传承下来,除了要感谢孔鲋、伏生等冒着生命危险把典籍藏起来、传下来的爱书之人,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得力助手,萧何为保护古代典籍、传承中华文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许石林】关于文中子

一早看见一张文图,颇有感慨。因博主个人签名不方便显示,只好截去,在此感谢。

【李旭】阳明心学对孔颜乐处的创造性阐发

中华文明是自信自强而富有乐感的古老文明,这一乐感基调首先蕴含在周文明的礼乐文化传统中,通过儒家学问得到发扬光大,其哲理典范就是孔颜乐处的生命风范,此一风范在北宋经过周敦颐和二程的重新发扬而深入人心,成为历代儒者向往和一再体证诠释的生命境界。

【王江涛】好学乐教与孔颜真乐

孔颜之乐是宋明以来历代儒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具有罕见的连续性特征。昔日周敦颐教程颢“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二程集》),“寻孔颜乐处”由此成为有志于成圣成贤者追求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非生而有之,而是靠后天的修身工夫实现。事实上,从《论语》的文本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现实来看,孔颜之乐与好学乐教的精神有关:孔子···

【程志敏】孔颜所乐何事

中唐以前本无“孔孟”之说,更无“孔颜”之论,惟有“周孔”之称。唐宋以降,儒家内部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四书”横空出世,即便不能说侵越“五经”,至少与之相提并论矣,中国思想的特质亦由此有了很大的改观。

实现和合文化与实学研究的融通 ——“和合学与哲学创新”学术座谈会综述

4月28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承办的“和合学与哲学创新”学术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和合学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孔子研究院名誉院长张立文出席会议,40余名来自京内外的学者参加了座谈。

【屈宁】章学诚与扬州学派的学术交集

以乾嘉学术“异类”自嘲的章学诚,与作为乾嘉学术主流之一的扬州学派之间,实存在着重要的学术交集。无论是章氏对扬州学人的推重,还是扬州学人对章氏学术的接受,都颇耐人寻味。从中不仅可以窥见《文史通义》的早期传播史,对于重新审视扬州学派的史学建树,深化对乾嘉学术多元化特点的认识,也颇具启发意义。

【刘杰阳】《尚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本。相关文献从六朝开始,随着文化交流播布域外。其跨文化传播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经学典籍在域外的传抄刊印,二为经学文本的翻译研究。在与我国文化较为相近的东亚文化圈,汉籍的直接流播是常见的形式。而在语言文化差异较大的英语世界,则以相关文本的翻译为首要传播形式。

【杨杰】郭店简《老子》所示早期儒道关系

儒道关系是中国古典思想世界演绎的一条基本线索,学界有“儒道对立”“儒道互补”“儒道会通”“儒道相通”“儒道和合”等不同说法。这些观点往往以秦汉及其后的文献为分析对象,把儒家、道家当作两个独立的学派进行比较,而轻看了多种思想在竞争合作中的相互渗透、交融与流变。

〔元〕黄镇成撰 王笃堃点校《尚书通考》出版暨前言

《尚书通考》十卷,元黄镇成撰。此书集矢于《尚书》学史上的重要议题,尤其关注名物训诂、天文历法、地理变迁、制度因革等。书中博采衆家之说,间述己意,随条辨析,且配以图表,颇爲直观。此次整理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清康熙间刻《通志堂经解》本爲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至正本爲校本,参校日本···

桑兵 著《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出版暨绪论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呈现学术发展的状況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

【蔡亮】黄宗羲:与世界对话的浙东学人

黄宗羲是浙江余姚人,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家、经史学家、地理学家和天文历算学家,被誉为清代“浙东学派的鼻祖”,在实学传承、民本思想、社会治理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作出诸多开创性的贡献。黄宗羲思想是中华文化滋养和东西文明激荡下的自然产物,其思想的改革性、开放性和对话性超越了地域和语言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传播···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日儒学对话会举办

4月22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日儒学对话会在日本关西大学举办。对话会上,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儒学的现代价值”展开深入对话。

书院,传承中华道统的地方|四海孔子书院全景介绍

书院是立于道统并传承道统的地方。书院是基于传承中华文化而设立的,这也是书院的底色。传统以降,“书院”这个名词既承载着圣贤人格的智慧,也是培养内圣外王人格的表征,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真切笃行。我们以中国独特的书院教育形式,传承中华道统。

四海孔子书院:《论语》中的学以成人之道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四海孔子书院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共学活动。家长与老师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儒家经典《论语》的深厚底蕴。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家长和教师在经典学习当中一起切磋琢磨,进而共同进步,为孩子们建立“亲师一体”的境教场域。因为孩子的成长,不唯在教室和校园之中,也不唯教师的谆谆教导,而是在整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当中,这···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十三讲:干春松教授主讲《大勇与上勇——孟荀的勇论》···

4月22日下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老年大学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老年大学承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十三讲在山东老年大学进行录制,特邀北京大学哲学系、儒学研究院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实学···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十二讲:赵金刚副教授主讲《养民与富国———孟荀的经···

3月29日上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老年大学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老年大学承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十二讲在山东老年大学进行录制,特邀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赵金刚作了《养民与富国———孟荀的经济思想》主题讲座。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十一讲:林宏星教授主讲《“先王之道”与“法后王”——荀···

3月25日下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老年大学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老年大学承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十一讲在山东老年大学进行录制,特邀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宏星(东方朔)作了《“先王之道”与“法后王”——荀子思想中的历史意识》···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