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以“禹,吾无间然矣”指称他和大禹间的“无间性”。孔子的“无间”思想是兼具个殊与普遍性意义的认识论命题。该命题意在揭示跨越时空的不同主体之间的感通如何可能。由于感通是一种原始认识活动,其内在结构由情感与观念复合而成,故该命题是一重要的认识论命题。
12月28日下午,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专项基金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策划会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顺利召开。
12月29日,由孔子研究院、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专项基金支持的彝伦讲堂第五讲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彝伦堂举行。此次讲座以“正本清源认识中国儒学的价值”为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受邀担任主讲嘉宾。
12月29日上午,由河北省儒学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办的“传学古今 盛世儒风”书画艺术展在彝伦书院成功举办,一场文化的盛宴就此拉开帷幕。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论语》原典中,不仅凝练了孔子的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学说,还饱含着孔子的诗学智慧成果,积淀而成“诗兴”学说。相对于学界关于孔子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的丰富研究成果而言,“诗兴”学说尚存在非常广阔和深入探讨的学术空间。本文即从“诗兴”学说的理论根源、理论形态、理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的学术使命,也是张载的人生理想。特别是其中的“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为社会指出前进的方向,为人类描绘美好社会的蓝图,并探索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途径。张载为追求“为万世开太平”理想所进行的学术探索和实际努力,依然闪耀着不灭的精神光辉,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辛弃疾的家世,历来不甚了然。清代嘉庆年间辛启泰撰《稼轩先生年谱》,曾据族谱述及辛弃疾五世世系;20世纪30年代,邓广铭著《辛稼轩年谱》,苦于找不到辛氏族谱,仅据辛氏《稼轩先生年谱》照录其世系。
五千余年历史演进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家教智慧,其内蕴的修身成人之法、轨物范世之教、齐家治国之道,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大有裨益。应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家教智慧,既传承其中的“常道”,又“通古今之变”,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成为推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丰厚滋养。
川东北素有“忠义之邦”的美誉,那儿的人重气节,为人耿义,名士辈出。那么,历史上“忠义之邦”缘何而来,又是从何时开始有此美名的呢?答案就藏在四川省岳池县境内一块明代御史题写的石刻里。
黄爵滋(1793-1853年),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人。清代廉吏、禁烟名臣,与林则徐、邓廷桢等并称“三忠”。
在北京市怀柔区总长约65公里的长城沿线上,有一座为文史学家和旅行爱好者所熟知的“御史楼”。它位于怀柔区渤海镇,海拔752米。在其所处的旺泉峪长城段中,它地理位置最高,建筑规模也最大,是一座二层、五眼的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也叫谯楼),上层有一栋坐北朝南的瓦房,称为“楼橹”。
这是一张北京西长安街街景的老照片。照片中右侧的双塔玲珑秀丽,相挽而立。这就是如今已经无法看到、位置曾在西长安街电报大楼前一带的双塔庆寿寺。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大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吊树而死,明朝灭亡。崇祯帝的大臣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在双塔旁投井殉节。
《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石碑刻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立于临晋县衙署所在地(今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现保存于临猗县博物馆。石碑为长方形,长95厘米,高71厘米,厚15厘米;碑文为楷书,从右向左,凡31行,401字;碑文结字精紧内敛,运笔平正稳健,由时任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李若星撰发,临晋县知县杨名显勒石。
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有一座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周围有红墙护围,总面积65.3亩。
在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城区北部,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第一山”。宋元以来,众多文人墨客、翰林学士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其中不乏苏轼、陆游、杨万里、米芾等名家之作。山名即出自北宋书法家米芾所题的“第一山”碑刻。
江一麟,字仲文,号新源,明代廉吏,正德十五年(1520年)生于婺源江湾(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司参政、户部右侍郎、都察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等官职。万历八年(1580年)病逝于治理黄河的工地上,终年61岁。著有《易说》《尚书约旨》《安吉川志》等。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山东临沂,为琅琊颜氏后裔,家学渊博精深,五世祖颜之推著有著名的《颜氏家训》。
杨深秀(1849-1898年),字漪邨、仪村,本名毓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
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齐云山村有一处险要之地——茶寮,那儿有一块悬崖岩石,岩石上留有王阳明石刻碑文真迹,名为“平茶寮碑”。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