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期我们讲了朱熹为石鼓书院做《石鼓书院记》是石鼓书院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朱熹有没有来过石鼓书院都有争议,那他为什么会为石鼓书院做《记》呢?是什么因缘成就了这段美谈?这里必须要介绍石鼓书院历史上另外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张栻。
在1982年以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朱熹发生关系。当时的我虽已开始跟随程千帆先生读研,但只是从通行的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著作中约略了解宋代的理学家,而那些著作对朱熹都是相当轻视。比如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有“朱熹”一节,虽然承认“他本是一个渊博而有判断力的学者,是宋代理学家中最富于文学修养的人”,但又说“他对于文···
经学,也就是研究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儒家经典最初有“五经”:《易经》《书经》《诗经》《仪礼》《春秋经》。
本书围绕《形影神》《饮酒》《桃花源记并诗》三组诗文及历代诠注,揭开陶渊明思绪流连的独特地带与深邃旨趣,及其由儒而隐的心路历程。
先秦诸子间的“百家争鸣”,历来被视为周秦之际学术辉煌的代名词。作为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最为辉煌和最具原创性的成果之一,先秦诸子学在形塑中华民族学术范式、思维模式和治理智慧等方面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1975年冬,在湖北云梦西郊睡虎地4号秦墓的考古工地上,惊现两枚木牍。考古人员发现:与此地出土的大量记载秦代法律事务的竹简不同,这两枚写满文字的木牍竟然是两封书信,是名叫黑夫和惊的两兄弟写给哥哥衷的家书。家书从数百公里外的淮阳送到他们的家乡云梦,哥哥收到并被陪葬在墓中。
从1978年老余被调到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到2019年他因病辞世,差不多是四十年,而我们相遇相伴的岁月,也正好是这四十年。我想,这或许是命运的一种安排。提起那四十年间的点滴,我都还历历在目,却又不知该从何谈起。想了想,最后决定还是谈谈我所了解的他这个人:他是个有责任感、有事业追求、有组织、有纪律、有担当的人,···
清朝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努力,大一统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西北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加深,夯实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基础。为了有效治理西北地区,清朝官方先后编纂了《西域图志》《新疆图志》等多部西北边疆史地文献。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发广泛关注。中轴线是中国古代理想都城规划的核心特征,所体现的象天法地、建中立极、王权中心观念,折射出的对“中”“和”理想及社会秩序的极致追求,反映了鲜明的中华文明特性。这里所说的都城中轴线,必须南北基本纵贯全城,而非某一院落或建筑的中轴···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2月17日
努力拓展与海内外各类持开放态度的个人与组织的合作,现阶段在德国本地的合作组织包括德国儒学会(DKG)、世界伦理协会(Weltethos)、德国华人基督教会等。与国内的协作,协会近期可以提供各类有关德国的学术、公益讲座和论坛,例如留学、工作、移民、投资、职业培训,同时可以参与与组织各类学术、文化、商务交流以及旅游等活动。协···
“复兴”儒学的角色与功能是什么?传统、历史和遗产等观念在这一领域如何展现?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存在哪些张力?领域中的行动者如何与家庭、社会和政治互动?我们也将共同探讨和反思研究民间儒学的社会科学方法的机遇与挑战。
1.梁漱溟 口述、[美]艾恺 采访《这个世界会好吗?(续编)——梁漱溟晚年口述(1984—1986)2.郭齐勇 著《四书通识》 3.陈明 著《江山辽阔立多时》4.阎建滨著《过中国节 守中国礼——传统文化中的节庆礼仪》5.方朝晖、闫林伟 著《大家读〈中庸〉》6.曾亦 陈姿桦 著《古人的日常礼仪》7.吴钩 著《宋朝小日子——千年前的人间烟火》8.宋立林 ···
巫史传统乃是中国古代宗教的主流,需要通过巫史传统来理解超越性。《荀子》《礼记》中对祭礼理论有非常多的讨论,其中一个基本原则是,越是高等级的祭祀,越是尚质,因为不能以人的方式来理解天神。巫史传统的根本特点是对自然的崇拜,而巫史传统中的鬼神,代表的是自然中的神秘力量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将最接近自然的祭品献给鬼神,这···
《吾道南来——儒学复兴与乡土重建》一书乃湘南学院张京华教授担任总主编的《周敦颐理学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收录湘潭大学哲学系张晚林教授十余年之哲思成果,是张晚林教授所著的一本探讨儒学在现代社会中复兴及其在乡土建设中的作用的学术文集。本书在具体内容上虽鲜有提及濂溪先生,然其核心思想乃绍述濂溪先生之精神,以宗教之高度揭···
今天好像是西方的情人节了,其实宋朝人也过情人节的,这个情人节就是元宵。恰好今年西方的情人节与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紧挨在一起。
“法理”是古已有之的中国本土概念,最早出现于《汉书·宣帝纪》中的一段话:“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乃班固评价宣帝的“赞”语。目前,学界主要以两种方式解释这一最早的“法理”概念。
后学蒙乐先生教诲,忝列汤公门墙。今值汤公九秩又八诞辰,感怀先师遗风;乐黛云先生仙逝半年有余,追思愈深。虽生命无常,然学问永继,桃李天下,星火燎原。心怀万千,谨以拙笔,敬献祭文,以表追思。
甬上证人书院中的建筑装饰紧紧地与民俗文化结合,主要以雕刻形式表现出来。这些传统建筑雕刻装饰的纹样题材,大都借用隐喻、比拟、谐音的手段表现出来,反映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期盼和追求,如福禄寿吉祥文字、吉祥纹样、或寓意深远的动植雕刻。
中国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人一直以来的期待。但传统文化是个庞杂的范畴,以前并不这样笼统标称,而是研究哪一部分就用这一部分的内涵加以标称。如经济史、政治史、法律史、宗教史、哲学史、艺术史、文学史等,都是研究历史文化的一个个具体领域,或一个方面。把传统文化单标出来,是对传统和现代作了一个区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