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秉颐】中华文明三题──中华文明特色略探

先秦时期的“人文化成”思想,表明中华民族的先哲已经具有推动中华文明形成和进步的自觉意识。中华文明数千年一以贯之地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在对待外来文明方面,中华文明不是封闭的、狭隘的,而是开放的、有着深沉博大的包容精神的。上述三项,是中华文明的优长之处和特色中的重要內容。

【田飞龙】俄乌战争一周年:胶着、斡旋与安全稀缺性

人类文明数千年,现代性文明数百年,两次世界大战殷鉴不远,全球公共品范畴中和平与安全仍是最为稀缺的,而所谓国际法形式规范与科技文明的前沿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供安全保障,甚至刺激安全冲突与战争形态极端化演化。

【陈来】对黄勇新书《美德伦理学——从宋明儒的观点看》的讨论

首先,对黄勇教授这本新书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对复旦哲学学院中哲丛书的第一本力作问世表示祝贺!黄勇教授着眼于当代美德伦理学这个体系遭遇到的问题,即其内部缺陷,并谋求用儒家伦理学的资源来加以解决,来完善这个体系。他的著作总体上非常有意义。

【刘青衢】《三体》诸问题与儒家哲学

《三体》未必是反传统和反人文的,吾人讲传统与人文,也不意味着反《三体》。相反,《三体》以其独到的视角对传统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开阔视野、辩证批判、激活思想大有裨益。只是,看完《三体》,对人类的前途不免感到悲观;不忘儒学,或许能让人恢复一点乐观,至少多一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

【周长富】春节蕴含丰厚的先秦文化因子

“百节年为首”,春节对于中国百姓有着特殊的意义。春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作为农耕文化的产物,春节扎根于中国特有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孕育于“以农为本”的社会模式之下,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发展中成为了承载中华儿女丰富精神文化世界的重要节日文化载体。春节文化基因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先···

【刘庆柱】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特质

恩格斯提出:“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易建平从词源角度研究,认为“文明即国家”。“国家”的“物化载体”集中体现在“国民”“国土”及“国民”的“国家认同理念”。

【陈新宇】“仁”是评价法律的重要标准

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二十日,奉命修律的伍廷芳、沈家本联衔上奏《删除律例内重法折》,一举废除了沿袭数千年的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和刺字等酷刑重法,这是中国刑罚迈向人道化的关键一步。从比较法的视角上看,意大利启蒙思想家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提出了现代刑法的三大原则即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刑罚人道化,《删除律例内重···

【高建文】上古舆地文献的两大体系

《周易·系辞下》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中国古代地理知识不仅强调实践性,更有着浓厚的观念色彩,而地理学也被视作是王者疆理天下、齐政修教的“化民”之学。在古人诸多指称“地理”的概念中,“舆地”一词包含着“谓天为‘盖’,谓地为‘舆’”的形上内涵和“王朝疆域”的政治内涵,比较能体现古代地理学的这些特点。

【高笑红】在历史的转角遇见王夫之——《发现王夫之:晚清以来的船山升格运动(1864···

在今日大多数人的知识体系中,明末清初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就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人。然而,这一“常识”如何产生并深入人心,是一值得反思的问题。尤其是,相比于顾、黄二位,在明末清初,王夫之其人其学并不出名,为何可与顾、黄齐肩并列?作为义不仕清的明朝遗民,王夫之又缘何在清末被抬进“孔庙”从祀?

【杨晓奇】跟着孔子学做智慧型教师——李如密《孔子教学艺术研究》读感

孔子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教育家,其对弟子的教育教学艺术堪称典范,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和境界。南京师范大学李如密教授所著的《孔子教学艺术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一书,从教学艺术的视角对孔子教学思想展开研究,其视角之新颖、观点之鲜明,不仅填补了孔子教学艺术思想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把教学艺术研究引向了一个新领域,提···

【曹峰】“孔老”还是“老孔”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之交响与变奏。

【刘乾阳】天人相分与相合:解读柳宗元思想的一个视角

如果按照传统天人关系的区分的话,柳宗元属于“天人相分”阵营的思想家,但其“相分”却有不彻底性。概而言之,其天人关系论是批判天人感应之“相分”与强调人与自然交融之“相合”的统一,而这也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本身的复杂性。

【梁晓颖】《诗经》中“兔”的文学书写

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兔”很早就进入了周人的歌咏中。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305首,其中含有大量动植物意象,涉及草木鸟兽虫鱼250篇,占所有诗篇的82%,其中植物143种,动物109种。“兔”出现在5首诗中,“兔”字被提了13次。

【王绪琴】致良知与收敛身心——李洪卫《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读感

我与李洪卫先生相识有时,亦师亦友,我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颇为相契,并有幸多得他的提点。其著《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基于身心整体的生命养成》(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9月版)从提出选题到出版历时18年,其中凝结了他近20年来的思想精华。书中议题虽立足于阳明心学,却关涉广泛。

【程乐松】从哲学史出发的中国哲学

“述而不作”是孔子对自身思想实践的基本定位,背后既有一种独特的历史意识,又体现了古代中国思想建构中的“普遍主义”特色。“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期许并不是一种保守主义,而是一个为持续的哲学思考奠定合法性的信念。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理解中,会将“道”与“术”混淆起来,“道”的超然性和超越性建立在其始终不能被完全掌握的晦暗基础上···

【娄林】作为开端的《论语》与《论语》的开端

孔子一生的政治生活,大抵可以说是失意栖遑的。不过,孔子失意之后的“退”,却开启了另一个更加恒久的开端。在距离四十不惑不远的年纪上,孔子从齐国返回鲁国,开始“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晚年自卫反鲁,“退而修《春秋》,采毫毛之善,贬纤介之恶”(《说苑》)。孔子以自己所修的典籍教授弟子,而《论语···

【徐梓】《中国科举通史》的“通史”特色

刘家和先生在《论通史》一文中,阐明了中西史学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中西方对于“通史”态度的迥然异趣。

【许石林】放任无良自媒体营销号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如你所愿?

“解决日本老龄化唯一的办法,‘是老年人集体切腹自尽’?耶鲁大学教授观点引爆舆论。据日本Agora网站2月13日援引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对于如何解决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耶鲁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成田悠辅在2021年12月的网络新闻节目ABEMA Prime中表示:‘最终还要靠老年人集体自杀、一起切腹。’他还称未来可能会强制执行安乐死,此番言···

【林光彬】中华文化是中国政治经济学的源头活水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学术资源尤其是经世济民、经国济世等富民富国思想,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底色。

【万百安】是间谍气球吗?

美国媒体的共识是中国间谍气球故意飞越美国,并在飞越大西洋的时候被打了下来。但是,我们对这种评估的信心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