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有个体差异的(差别一般不大,也不排除极端情况);性中有善的成分,也有不善的成分,主要通过好恶表达出来;人生的现实,取决于后天的养成,一个重要方式是顺着性之好恶而来的引导和塑成。要之,孔子持有的应是一种形式的“性有善有恶论”。七十子后学的“性有善有恶”及“养性”说,就是孔子人性观的明确化和展开形态。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就是其中之一,其创立的阳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在“《易》为之原”思想的指导下,刘歆对“五经”的顺序作了调整,把《周易》置于首位。刘歆提出“《易》为之原”的思想,与其认为《周易》是一部关于“天人之道”的著作有关。在“天人之道”思想的指导下,刘歆创作了“三统历”,其目的是以天统指导人统。刘歆创建的以“三统历”为核心的系统,不仅体现了其律历学思想,而且反映了其对宇宙万物、社···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蹴鞠运动在宋代进入鼎盛期,风靡天下,上至皇家贵胄、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黄口稚儿,都以蹴球为乐。一时间,涌现无数蹴球好手。
《大宋之法》是历史作家吴钩通过撰写一系列宋朝司法笔记,从法理、制度、刑事、民事四个方面入手介绍宋朝的司法制度的作品。全书通过援引大量宋人记录的法律案件,与宋朝法条相互参证,还原了宋代司法制度及其实践。本文摘自该书,澎湃新闻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
苏州文庙位于苏州市中心人民路45号。北宋景祐二年(1035)时任知苏州的范仲淹创建州学,并将州学与文庙合在一起,此后范仲淹之子范纯礼曾有拓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苏州文庙毁于兵燹,“荡然无遗”。绍兴十一年(1141)知平江府(苏州)梁汝嘉重建府学及文庙,淳佑年间有屋宇213间,明清时地逾150亩,号称东南诸学宫之首。清末以来···
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为主题的上海市伦理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于2022年11月13日在线上召开。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主办,系上海市社联第十六届(2022)“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
为期5天的2022年马耳他图书节23日在位于马中部城市阿塔尔德的马耳他会展中心开幕,首部马耳他语版《论语》在图书节上亮相。
《周易》为群经之首,但其创作时代和作者,近代以来,却颇有争议。我以为,从早期文献的记载和《周易》卦爻辞本身或许能找到答案,是为本次讲座的缘起。
第一,厘定五代著述著录、考证原则,制定了凡例。如将著录时限严格限定为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间,在分类上,则主要参考《新唐书·艺文志》,略作变通,分为四部三十六类。
流行将猫狗作为宠物,宋朝早有此风尚;宋朝街边风靡的娱乐方式,与当代并无太多区别;在城市中生活的宋朝居民,已经喝上了“自来水”;宋朝的商业非常发达,人们已有相当高的品牌意识,有些商铺甚至还出现了“灯箱广告”
11月23日,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举办2022年第三讲(总第一百一十四讲)。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孔勇主讲《口述文本与历史记忆——重读<孔府内宅轶事>》。本次春秋讲坛是孔子研究院参与共建的教育部“文化+网络”双赋能的数字化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全国36家参建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名师生与孔···
1908年撰修的《湟北大通孔氏家谱》记载,清嘉庆年间,孔秉利三兄弟从甘肃巩昌府来到大通,是为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孔氏后裔的始祖。但由于年代久远,文献阙失,大通孔子后裔对于孔秉利三兄弟之前的世袭传承不得而知。
怅然若失于送别之悲情,而竟得天地气化之共情,卢纶送李端之暮雪、韦应物送李胄(或作李渭、李曹)之暮雨得之矣。
大都市长沙,充满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立体交通,街上人流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因讨论朱子《格致补传》,恺歌引《大学》经章章句“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之语,而曰:“识者识其物,知者知其理。知者知其理,故可以尽之;识者识其物,故不可能尽之。”对此,我批注曰:“此言‘知’与‘识’,恰可能颠倒。之所以‘知’需要‘致’,以其不‘识’;至于‘知至’,则识之矣。”又论之曰:“如曰‘识者···
郭齐勇教授寄给我一套《吹沙集》,并希望我写一点读后感,对此我颇感踟躇。因为,《吹沙集》作者门下有很多学生,他们不仅与作者相知很深,而且对《吹沙集》也都有深入的研究。比起他们来说,对此书表示一些看法,我应当是没有什么资格的。那么,我又为什么同意写这篇“书评”呢?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自幼跟随父兄读书,七岁读毕十三经,十四岁中秀才、列衡州之冠;青年时期积极奔走于南明王朝参加反清斗争,更名易装,流亡异乡;晚年隐居于衡阳县曲兰镇石船山下,著书立说,自称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称船山先生。1908年,被其后世传人光绪帝下旨入祀孔庙,正式位列圣贤。
11月20日,枣庄市孔子文化研究会在枣庄市公共美术馆举行庆祝枣庄市孔子文化研究会十年庆暨庆祝二十大翰墨润枣庄书画展活动。
“革故鼎新”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它作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已经注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基因里,融合到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进程中。“革故鼎新”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与“鼎”分别是六十四卦中相邻的两个卦,二者卦形相反,彼此互为综卦,“革”是去旧,“鼎”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