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齐家】汲取中华文明力量,赢取抗疫胜利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应该静心沉思,回顾经典,汲取中华文明的精髓,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赋予自己最深沉和坚定的力量。

【许石林】社会上没有判断能力、盲从的绝大多数,并不恶

看到有人转发的某国领导人的演讲,说愿意举国来附,听演讲的人个个笑得露出了至少六颗牙齿,个个开心的表情撮得像烧麦一样灿烂。

【吴雪飞】公元120年代:许慎《说文解字》

公元121年,许慎的《说文解字》定稿。《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解释汉字字形的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字典”,是研究汉字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典籍之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揭示汉字的本义,发展汉字的“六书”理论,为中国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孟祥才】权力任性与思想韧劲的较量——以秦始皇和朱元璋为例

中国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历程证明,思想一旦被思想者发现并成体系地表述出来,它包含的真理就会被人们认可并成为信仰,而且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任凭权力如何杀伐和打压,也无法彻底消灭它的存在。因为思想是永久的,而权力的施为则只能在特定的时空内彰显。历史当然也记载权力的辉煌,但那只是历史;而思想却是永久的存在,时时能激动···

【张立文】元亨利贞——中国哲学元理之一

中国哲学经典《周易》提出元亨利贞,是中国哲学回答天地万物资始资生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回应天地万物从哪里来的基本话题。

【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名称,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类,疾病就伴随而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传染性的。

【许石林】“比方是我哥们儿,你为什么打他?”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杆?

【吴钩】宋朝物价分享系统

我经常在微博上看到这样的信息:某地的“绿色”大萝卜(或者其他农产品)大丰收,价格极贱,每斤五毛钱,但仍然没有人收购,眼看就要烂在地里了。跪求网友转发信息,希望收购商帮帮当地农民。每次看到这种信息,我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因为我在广州菜市场买大萝卜,一斤要几块钱。

【姚中秋】组织力是天,死生由国家

孔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历史已经证明,人群组织,尤其是其最高级形态——国家,在相当大程度上就是生人之天;人口死亡率,或者换一个说法,每个人的生存概率,是由其所在国家的组织化程度决定的。

【姚中秋】厚生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体制

中国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就在于发明且始终坚持厚生主义。中国的存在和繁荣本身即足以向世人表明,资本主义不是人类要走的唯一的路,人类完全可以另做选择,选择发展经济、造福人生之正道。我们以厚生主义这一“中国话语”,描摹我们的经济社会体制,可以连贯地刻画出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社会体制,可以概括历史上的主流经济思想,可资以构···

【(美)艾恺】追踪梁漱溟与中国文化

儒家的精髓是按照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的原则而行事的。在我看,什么是儒家,什么不是儒家,世人常常有误解。

【程元敏】〈国风〉私情诗宋人说讨原

迨宋,东都学者、江左多士,疑黜《毛序》,执诗求义,于是卫王郑齐唐等国私情诗,多经指出。其或以词人之丽句拟〈国风〉,或寓黜淫辞于编选诗文,或托删经于不讲授:皆推衍古学,宗本《诗》教。乃后世不徇其初,不求其末,唯奋其私志,丑诋宋儒,集矢于朱子王柏,诚学林憾事。

【马斗全】“采风”的原义

如今把游览作诗称作“采风”是可以的,但忘记而废弃古来采风以反映民生和社会实情的传统,却是不可以的。诗是最精美的文学样式,是诗人真实感情和社会现实的形象记录,天然而有“美刺”和“兴观群怨”特点。所以诗除了颂扬外,还有针砭效用,更应该予以重视。

【张茂泽】如何帮助他人发展?古代先贤这样说

古代先贤在探讨如何帮助他人发展时,含教育教化、文化教化、政治教化、经济教化、社会教化、法律教化、风俗教化等多方面,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古人认同的关于人的发展方法,主要是中庸之道,即中道。

【许石林】我这么喜欢声色的人,也渐渐地不听音乐会了

京剧《春秋配》,张君秋、沈福存先生的好听。

【吴钩】宋人治“豆腐渣”

宋代距今已有千年了,中间还发生无数次的天灾与战祸,但还是有一部分宋朝的建筑物存留至今,让今人得以一睹千年前的建筑风采,如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建于皇祐年间的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建于北宋中期的山西长子县文庙大成殿、重修于崇宁年间的太原晋祠圣母殿,等等。

【劳悦强】“异端”的思想史考察

自汉代起,直至清中叶,“异端”早已从孔子原话中异化而出,沾上贬义,于今依然不变。事实上,事物犹如丝线,必有两端。依孔子原意,“攻乎异端”实指为人治学应当注意同一事物必具两端,方可共成一体,若偏治一端,必有其害。

【蔡祥元】易象的现象学阐释

由于象不是存在(“是”),它所给出的并不是道的本质,也因此,象跟道之间总有某种错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对应是任意的,相反,要获得对道之象的把握,要超出有形之物而观摩到其背后的形上之道,需要克服人的主观任意性。这就需要感通,感通既是观物取象的内在可能性,也是圣人之为圣人的枢机。

【专访】周志文:只要有文明存在,《论语》绝不会消失的

《论语》是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因为它是塑造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历史上,注解《论语》的书非常多,近人钱穆、杨伯峻、李泽厚、李零等都有新的读解,甚至为此引发争议。

【全定旺】东山书院:永嘉学派开创与传承之地

永嘉(今温州)对于中国文化有两大贡献,一为山水诗,一为永嘉学派。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谢灵运赴任永嘉太守,开山水诗之先河。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3年),王开祖设塾讲学于永嘉城东华盖山,华盖山又名东山,故后世称王开祖讲学之所曰东山书院。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