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裔曲阜孔庙纪念孔子诞辰祭孔大典从一开始仅限于曲阜孔子后裔代表,到如今扩展为面向海内外的孔子后裔代表,及先贤先哲后裔和各地师生代表等,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已成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
为更规范地普及祭孔仪礼,释义儒家文化内涵,本次直播特邀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彭林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石立善教授担任讲解嘉宾,对孔子及儒家学说的历史作用及海外影响、祭孔礼仪规制、祭孔渊源及当代价值、各地文庙特色等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和释疑。
第十四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27日晚在山东曲阜举行。哥伦比亚卡马科·安提奥奎亚的“学校工程”项目、印度尼西亚巴萨巴厘组织的“巴萨巴厘维基”项目、意大利新诺贝尔残疾人委员会的“告诉我”项目今年获得殊荣。
为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弘扬儒家文化,宝应学宫于今天上午7时隆重举行颂圣德·扬儒风2019年宝应学宫“金榜题名”祭孔大典。今日的学宫礼乐和鸣、庄重肃穆,自2016年开始,宝应学宫在每年的八月下旬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为广大学子祈福。
在某群看到李承鹏的一个朋友圈截图,不禁让我再一次内心重温曾经对几个朋友私下说的话:不管一个人日常言语行为多么貌似接近正义或者有益于大众和社会,你一定要警惕并谨慎看守自己的心情,别轻易向他们献上自己的点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祭孔大典是2019中国-东盟(南宁)孔子文化周的活动之一。文化周持续至10月3日,其间除了举办百人请孝经、“祖国生日快乐”70大鼓表演等展演,还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华美汉服礼仪中国——我为汉服代言”大赛等精彩活动。
2019年9月28日,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0周年纪念日。孔子是享誉世界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影响极其深远。纪念孔子,是继承弘扬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和坚持文化自信的必要,也是社会各界尊孔、敬孔、尚孔的重要···
为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南京夫子庙今天举行祭孔大典,拉开了孔子文化月活动的序幕。
“己亥年常熟文庙祭孔大典暨言子旧宅修复开放仪式”由常熟市人民政府主办,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常熟市教育局承办,是2019常熟虞山文化暨沙家浜旅游节的主体活动之一。
2006年,郑州文庙就会同先锋教育共同开启承传文文明、保护优秀文化传统的活动,激活了郑州文庙“前庙后学”的教育教化模式,这在全国文庙中尚属首次。
责己与责人是儒家用以处理己他关系或人我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也是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的有机构成,同时还是当代中国推动人履行社会责任的不可多得的美德传统资源。
9月28日上午,“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祭祀仪式暨上海文庙孔子文化周开幕式”在上海文庙举行。本次活动由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文庙管理处主办、上海颂鼎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承办。现场包括孔子后裔、传统文化爱好者和中小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500余人参加。
乾隆、嘉庆年间是清代经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乾嘉学者反感宋明理学家玄谈义理,他们崇尚汉儒重视文献、讲求证据的朴实学风,以辑佚、校勘、文字、声韵、训诂等考据方法,阐明经书中的圣人之意。考据学是乾嘉时期乃至有清一代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但关于乾嘉考据学是否具有义理的争论却始终存在。
孔元2570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70年,文礼书院己亥秋释菜礼暨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主祭官黎红雷、同祭官孔众、陆德泽,先后率领吴颢、陈元芬、李淳朴、王锦锋等99位助祭官分别举行了初祭、再祭、终祭仪式,行三跪九叩礼。孔子第78代嫡孙孔众迎接神位并恭读祝文,博鳌儒商论坛理事长黎红雷教授恭读祭文(全文另发)。所有参礼嘉宾依次向至圣先师行三鞠躬礼。
自先秦以降,“身家国天下”乃是中国人理解世界和指导个体生命实践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最基本意象之一。“身家国天下”意象是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一个隐喻性概念或概念性隐喻。本文进而探讨“身家国天下”意象的内在结构、利弊得失及现当代转型,同时通过“身家国天下”意象体察隐喻和意象思维的一般特点和中西之异。“
曲阜孔庙2019年已经是第16次祭祀孔子,对祭孔大典的程序、礼仪、乐舞、礼器、乐器等,也进行了反复的论证认定,推出了相对规范的曲阜公祭孔子大典礼制。
今天是孔子诞辰2570周年纪念日。对于这位极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先觉者,百余年来,我们很多人的感情和心态始终是很复杂的,今天我们推送的潘光旦先生此文正是直面这种“复杂”而作的。
今年恰逢孔子诞辰2570年,为表崇敬之意与展现“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的儒家之风,在祭孔大典中,敬献南宋太学释奠礼。情景剧还原了祭祀礼仪,在展现孔庙历史风采的基础上,让现代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