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罗哲海教授:“内在超越”——宗教性的,还是批判性的?

面对中国思想传统,西方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而且单线的、非辩证逻辑的内在性解读方案。而要改变这种情况,还需未来的汉学家更加努力贴合于中国思想及其文本。

【庞忠海】“曾皙之志”的儒家生活美论建构

“曾皙之志”之所以得到孔子“吾与点也”的美誉,是因为曾皙从政治上构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大同社会,更重要的是从中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理想生活状态的表达,曾皙的理想和憧憬也是孔子生活美论的意义之所在,这种生活美论的核心是情、性和礼,亦可概括为一种实用理性。

【张容南】什么是好的关怀——儒家伦理对关怀伦理的启发

关怀伦理能否被看作与道义论、功利主义或美德伦理同样的整全性的道德理论,在西方学界一直存有争议。这些争议聚焦于“关怀(care)”能否成为为道德理论奠基的唯一基础。针对这些争论,女性主义的关怀理论家并未作出充分的回应,而儒家伦理作为一种带有关怀伦理特质的伦理学似乎可以为回应这些质疑提供一些思路。

首届孔子博物馆文化创意大赛启动

孔子博物馆是一座为纪念孔子、荟萃孔子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儒家文化精髓的现代化博物馆。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30多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

【夏海】孟子之心论

心是孟子思想的重要范畴,其名言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先秦诸子中,只有孟子关注心的范畴,建构了比较完善的心论,使心成为传统文化的关键词和基本概念,深远地影响了宋朝理学和明朝心学。孟子以心善言性善,对于修身养性和塑造良好人格,进而治平天下,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钱逊】四书之“天道”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三)

四书内容丰富,涵盖天道和人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为政之道是人们日用常行当行之道,是人道;天人合一、人禽之辨、中和之道是宇宙万物自然运行之道,是天道。此六项构成四书整个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亦宋儒所说“大道之要”,或道统的主要内容。

【钱逊】四书中的“人道”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二)

孔子之教,兼内外而言。对君子的要求,修己安人安百姓,不仅要求修养好自身,还要求关心他人,关心群体,关心天下大事。

2019年上半年10万名学生走进曲阜儒家研学旅行基地

6月27日,记者从曲阜儒家研学旅行基地获悉,今年上半年接待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安徽、广东、四川、河南、吉林、河北、新疆等20余省市的300余所学校10万余人次的中小学生,前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基地新获得“全国小记者研学优秀组织单位”、“济宁市旅游业发展先进单位”殊荣。

春秋讲坛2019年第四讲:郭沂教授主讲《道统与核心经典系统之重建》

6月19日,春秋讲坛2019年第四讲(总第九十一讲)在孔子研究院举行。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济宁市尼山学者郭沂教授主讲《道统与核心经典系统之重建》。孔子研究院副院长陈晓霞,孔子研究院科研人员和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师生代表及社会各界国学爱好者聆听了讲座。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济宁市尼山学者路则权主持讲座。

张昭炜 主编《阳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新进展》出版

本书由张昭炜主编,包括概述、阳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新进展、阳明学要籍选刊示例、会议纪要四大部分,共收入文章二十三篇。

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会主办“象山论坛”第一讲,汪学群教授主讲阳明学天泉证道

2019年6月1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二级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汪学群应邀在武汉大学哲学院107多功能会议大厅带来了一场题为《阳明学天泉证道之要义》的精彩讲座。

《儒藏》将于2020年6月前全部出版 全书共644册

记者26日从四川大学出版社获悉,大型儒学文献丛书《儒藏》目前已出版453册,基本实现了对儒家历史文献的完整出版和儒家经学文献的陆续推介。《儒藏》共644册,剩下的191册将于2020年6月前全部出版。

【崔海东】《传习录》解《孟子》“尽心”三节辩误

阳明在解《孟子》“尽心”三节时,颠倒顺序,将本来的“庸→贤→圣”之为学次序,倒解为“圣→贤→庸”。

【干春松】仁爱的多重性:血缘亲情和普遍之爱的张力

儒家伦理中对于血缘亲情的强调,会让人忽视其仁爱观的扩展性,最终发展到对于人类之爱的肯定。从孟子的“一本”论到程朱的“理一分殊”,再到王阳明等人的“万物一体”论,都试图揭示出血缘亲情和普遍的爱之间既有分别,又相统一的复杂面向。

【崔海东】儒家工夫视域下杜甫晚年的崇佛转向

杜甫一生儒行,但是晚年确又转崇佛教,考其缘由,实因其人生坎坷,困于命运之多骞,同时儒门工夫陵夷,不能提供有效资源以安身立命,故转向佛教。自儒家工夫检讨之,一则鹜外而遗内,有用无体,只将儒家视为一种个人职业与国家制度的安排,全然不关心性修证;二则性情非狂即苦,始终不能自作工夫,以服膺天命。

【白发红】以《说》证《图》:周子《太极图》试析

朱子的诠释要点有二:其一,认为《太极图》首圈为“无极而太极”,无极乃是对太极的形容,太极才是本体;其二,认为《太极图》是周子自身思想的表达,并以《太极图说》的思想规范《太极图》。朱子的诠释至今仍然是正确打开周子思想世界不可或缺的钥匙。

曾海军主编《切磋八集——四川大学哲学系儒家哲学合集》出版暨前言

自2015年夏创办钦明书院以来,为解决经费问题多方筹措,艰难维持,终于在三年后获得了敦和种子基金的资助,宣告书院走过最艰难的创办时期。然而,“切磋”系列论文集自2011年出版首集以来,至今已经有九个年头,却未能走出经费的困局,依旧好不容易出版了上一集,却不知道下一集的经费还有没有着落。莫非维持一套论文集的出版,比创办一···

【吴钩】宋朝知府是几品官?

如果你问明清时期的知府是几品官,那好回答。明代的府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府的知府为从三品官,中府的知府为正四品官,下府的知府为从四品官。

刘永华著《礼仪下乡:探究明代以降四保的礼仪变革与社会转型》出版暨前言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共十章,以闽西四保村落群为个案,在广泛搜集和深入解读实录、政书、方志、族谱、仪式文献等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研究方法,侧重从礼生及其礼仪、宗族与祭祖仪式、乡约组织、神庙与神明祭祀等方面,探讨明初以降儒教礼仪步入乡民生活的历史进程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赵涵】《周易》:从卜筮之书到哲理之书

《周易》如何从卜筮之书转变为哲理之书,是先秦易学史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孔子与《周易》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周易》的解读。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