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听了我的这些话,你等于白拿了一个亿 ——赠某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某生,毕业将工作,因为喜欢戏曲,所以略有交往。早上乘地铁上与其微信语音交流,现在整理出来,不知道对别人有没有用。

【陈晓杰】对沟口雄三“两种阳明学”说的批判性考察——以王阳明思想中的“理”为例

王阳明的思想与学说历来被归为“心学”,这当然是源于其主张“心即理”“良知即天理”的缘故,也就是说,“(天)理”并非外在于人心、散在于万物之中,而是源自人之本心(“良知”),人的本心就是“理”的最终根源。然而对于“理”本身究竟意味着什么,王阳明很少有正面的阐述,却总是以“A即天理”或者“A即天理之明觉”,这显然是以“理”释心,所以学界即···

【吴震】再论“两种阳明学”——近代日本阳明学的问题省思

阳明学在与异域文化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其形态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然而,阳明学的思想义理却有其自身的“普遍性”,如果我们只是强调阳明学历史形态的复数性、多样性,则不免导致偏激的历史相对主义。

【张立东】“中国儒学考古”呼之欲出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考古学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而通过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的各种专门考古也有很大的进展。

甘肃天水举行2019公祭伏羲大典

2019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0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22号在甘肃省天水市举行。

【崔海东】《论语》“吾从周”、“吾从先进”两章旧诂辨误

《论语》“吾从周”、“吾从先进”两章均表达了孔子超越周制、直入唐虞之理想,旧诂皆睽隔此义,存在程度不同的误读,故予以辨误。

“曲阜希贤之旅”游学活动圆满结束

2019年6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和曲阜国学院主办的“曲阜希贤之旅”游学活动圆满结束。通过四天丰富的游学活动,在晨读暮讲之中领略经典之魅力,于行走坐卧之间感受传统之韵味,完成了一段难忘的希贤之旅。

【白彤东】一个人的烤鸭

两周前,做一个讲座,谈到孔子为守孝三年的辩护。根据那时的礼法,父亲去世,守孝三年,不能吃好的、穿好的。孔子说,对一个君子,这不是外在的硬性要求,而是即使他吃好的,也尝不出味道。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了两个月前一个人吃烤鸭的经历,顺嘴给听众讲了。但讲着的时候,发现其实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强忍着讲完了这个例子。

纪念陆九渊诞辰88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9年3月末,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荆门市委宣传部、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陆九渊诞辰8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荆门市隆重举行。大会收到直接研究陆象山的学术论文90多篇,来自美国、日本和国内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荆门,围绕着陆象山心学思想的方方面面展开了全···

【刘长焕】由“横渠四句”向“与同四句”升华——张载儒门心法感悟

宋儒张载曾有四句心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此说概括为“横渠四句”。

【吴钩】“狸猫换太子”背后的历史真相

宋仁宗的身世曾被明清时期的民间艺人改编、演绎成家喻户晓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叶树勋】“心”何以是“良”——孟子以“良”界定“心”的意义追寻

孟子以“心”言“性”,以“良”界定“心”,这是孟子在心性论上两个层次的创造。前一层意义已被熟知,而后一层意义还有待掘发。

【钱逊】大家都来读经典

目前,在学校及一般社会民众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大体上以讲座的形式为主。发展到今天,可以提高一步,由以“讲”和“听”为主,逐步转向以读为主。

【颜世安】《国风》与春秋时期的北方地域文化

《诗经》十五《国风》的地域文化特点是一个古老话题,也是现代《诗经》研究中的热点。但迄今为止的《国风》地域文化研究,始终未能涉及它与底层民间风俗的关系问题。同《楚辞》相比,《国风》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

朱光磊著《对话儒学:中国当代公共道德建设的文化视野》出版

现代公共道德所建基的社会公私空间结构,其理论意涵可以从中西思想史中寻找相应的思想资源,为中西方社会思想发展所共同承认。

【陈亮】文天祥过南通

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蒙古大将伯颜率军大举向南宋进攻,攻陷常州后,紧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恭帝赵显还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当朝太后毫无主见,满朝文武一片惊慌。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农历正月十八,元军俘虏了恭帝。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九,四十一岁的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授予右丞相名号,统帅诸···

【刘育章】姚崇:自筑“藩篱”传家风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博物馆里,收藏有人称“救时宰相”的唐代名相姚崇亲书的“藩篱”碑碣。该碑碣长85厘米,宽53厘米,厚12厘米。右上题款“大唐开元三年”,左下题款“姚崇题”,中间楷书“藩篱”两个大字。这是时年六十五岁的姚崇在开元三年(715年)回陕州硖石故里时挥笔留下的,是目前全国唯一发现的姚崇手迹。

【朱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如何融汇

在民间语境中,传统文化由“冷灶”变成“热炕”,在学术语境中,国学由冷僻孤绝到显于庙堂,这个过程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是不是真的“热”了?各家有各家的评说。但有个事实显而易见,上世纪九十年代重新活跃于民间的国学,近年来登堂入室,被吸收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国家意志主话语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

【吴钩】嗯,古代小区名与今日楼盘名的比较

唐朝时,城市实行里坊制,居民居住的里坊都是封闭式的小区。长安有一百多个坊,每个坊方方正正,名字也很整齐。

“国民学堂”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颜炳罡讲解“立身治家之道——《颜氏家训》的现代价值”

清人王钺在其《读书丛残》中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二》中亦有言“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学者也普遍认为,宋代袁采《袁氏世范》、朱熹《童蒙须知》等家训名著都受其影响……这本巨著,就是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作为中国仕宦家训集大成者,跨越千年仍然熠熠生辉,闪耀着独···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