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为政书,载录二帝三王圣贤嘉言要道,为历代政府典章制度、朝堂论议之基础。本书内容概分为〈禹贡〉 、经筵、科举三项议题。
我国的书院制度滥觞于唐代,确立和发展于宋代。隋唐以前,福建被视为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教育事业落后于全国。但在书院的发展上,却与全国各地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宋代,特别是南宋,由于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的崛起,福建书院的发展迅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以“闽学”的特色而独树一帜。而福州的书院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这是《礼记·月令》里呈现的初秋光景。
中新网厦门8月6日电(杨伏山黄静娴)“写最美中国字,做最美中国人”,6日,以厦门为主会场、联动全球77个城市地区设立分会场,组织23616名幼升小孩童完成的开笔礼活动,6日成功挑战世界纪录,经世界纪录认证(WRCA)官方工作人员现场审核,被确认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开笔礼(多场地)”。
同济复兴古典书院最近推出一系列网课,涉及经史子集,大受欢迎。但这种公益低收费网课形式也受到社会上一些人士的质疑。关于古典书院网课的开设背景、初衷、理念以及设想,可参见古典书院院长柯小刚教授的两篇短文
说到“海滨邹鲁”,马上就会让人想到“海滨四先生”陈襄、郑穆、周希孟和陈烈。这四位都是闽县或侯官人,闽县、侯官,指的都是今天的福州。
杜甫有诗曰:“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人们往往把农历七月七日之夜说成情人节,其实古时候的女子于是夜在庭院中祭拜织女,乞求智巧,即乞巧。唐人林杰也有《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手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近期,江林昌先生发表《古史重建迎来了黄金时代》一文,指出:“近一百年来的考古大发现,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诗经》深深地塑造了我们——塑造了我们的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情感,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今天,我们该怎样表达自己对《诗经》的热爱呢?首先,让我们一起多读《诗经》;其次,让我们衷心向《诗经》致敬。
儒家是中国教育的开山祖师,其筚路蓝缕之功永垂史册。按照冯友兰的研究,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第一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藩篱,为平民子弟争取了受教育的权利。
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夏,“伪学之党”“逆党”一案兴起,朱熹被指责为“党魁”,这可是不轻的政治迫害,与朱熹一同遭遇“逆党”禁锢、永不叙用的共有59人之多,连宰相赵汝愚也在牵连之中。朱熹退出朝廷后,来到泰宁县。
由《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上海开放大学鲍鹏山教授创办于2013年的浦江学堂,以“传承文化、培育人格、凝聚民族”为办学宗旨,秉承“感发志意,化育气质,倡导文明”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专业、完整、系统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经书版本研究是经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也是当下的学术热点。近年来,随着《中华再造善本》等大型影印丛书的出版和海内外图书馆藏书的数字化,越来越多的版本影像得以被研究者利用,推动了经书版本研究的深入发展。
近日,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夏德教授推荐,在孔子研究院路则权副研究员等学者的协助下,奥地利艺术家芭芭拉·萨隆(Barbara Salaun)的“孔子说——来自曲阜的启示”绘画作品完成,并在奥地利展出。作品是用手绘水彩和金箔工艺完成的蚀刻版画。此次展览,让更多的海外艺术爱好者和奥地利友人进一步了解孔子,了解儒家文化,取···
做传承阳明心学思想的践行者,让阳明文化在新时代弥久恒新。7月29日上午,由阳明教育联盟主办,贵州大学阳明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阳明教育联盟大会暨首届阳明教育论坛在贵州大学举行。
今天一国两制面临困难,重新站在十字路口,北京有责任,香港也有责任。北京当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相关政策当作此长考。香港当知家贫不嫌母丑,赤子之心拳拳在焉。华夏子孙,皆当反求归己,修辞立诚,抛开过往,团队一致向前看,共谋华夏复兴大业。
中国书法的基本法则是“立象以尽意”。“象”与“意”的追求,在“制器尚象”和“格物致知”这两个古老概念中就有充分体现。
由钦明书院发起、四川大学诚社与湖南省平江县大桥中学联合开办的钦明书院第二期暑期国学班,于己亥年七月初三(西历8月3号)上午正式结束。大桥中学的老师、国学班的师生以及部分学生家长参加了此次结业典礼。
正义是邪恶的克星,真理是谬论的克星,文明是野蛮的克星,光明是黑暗的克星,良知是恶习的克星,圣贤是盗贼的克星。儒家是正义、真理、文明、光明的集大成,是良知的根据地和圣贤的大本营,是一切假恶丑的灾难和一切真善美的福音。因此,儒家事业是人世间最正善伟大的事业。
本书从阐述道体学典籍(重《易》、《庸》,旁参《庄子》)的精义入手,重新梳理中国哲学的义理脉络,并转而在此立场上统摄西洋哲学的基本问题。最终我们将看到,一种告别“本体论”而走向“道体学”的哲学思考,究竟是如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