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孔子研究院论语学研究中心成立贺信

前人有曰: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某亦有曰:无《论语》,则无民族精神也!故《论语》之书,不唯学者研究之书,实亦学童启蒙之书、国人必读之书!《论语》之学,不唯关注学理之讨论、章句之注疏,亦当于世道人心有劝惩、于化性起伪有赞助。此吾辈同道所寄望于《论语》学研究中心者也!

【崔海东】友佛而欲会通:柳宗元的佛教观

柳宗元初因个人际遇之不幸寻求精神解脱而亲近佛教,能持客观、友好的态度,交其徒,学其理,宣其教。后以儒家义理为主而会通之,以善说禅、以孝解空、以礼会律、以“神道设教”容纳“佛教”信仰、以“儒家祖先”提醒出家释子等,期望和平地吸收消化佛教。

【衷鑫恣】何谓敌道学

敌道学,“敌”字取敌对、敌视义。所谓敌道学,简单说,恨道学、骂道学者也。千年来,社会上大有对道学存敌视之心、发仇恨之语、行敌对之事者,它们都是敌道学。上至皇帝,下至庶民,文人居中,莫不有之,以丑诋折损道学为能事。本书之目的,即在于证明敌道学自古人多势众。希望藉此告诉世人,在社会学意义上,一直被认为主导近古中国的···

【雷蒙德·戈伊斯】讨论的理想国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和政治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90岁生日成为颂扬这位大师的好场合。

孙铁骑 著《正义及其文化进路——从“生活儒学”到“修身儒学”》出版

本书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全面复兴的时代文化背景之下,对黄玉顺教授提出的“生活儒学”与“中国正义论”进行更为深入的学理研究与文化思考,探讨当代中国正义实现的文化语境与可能进路,提出以儒家的修身思想与工夫论进路作为切入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有效路径,在理念上将“生活儒学”推进到“修身儒学”,以达于现实生命与生活的公平和正义。

【许石林】有一种文化,让人永远不会患抑郁症

有人就此问题问我,我说,凡是学习、体认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化之人,永远不会患抑郁症。

【吴钩】宋朝人用的钞票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张纸币诞生在北宋时的四川,叫做“交子”;南宋时,宋政府还发行一种流通范围更大的纸币,叫做“会子”;此外,宋代又有几种小范围行用的纸币,如湖北会子、两淮交子、关外银会子,另有几种使用时间很短的纸币,如陕西交子、诸路钱引、小钞。

【林长发】戴震崇实黜虚的治学之道

戴震,字东原,清代著名思想家、考据学家、哲学家。他治学精深广博,对于文字、音韵、天文、地理、历法、算数等无不精通,对于后来中国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梁启超称他是“前清学者第一人”。戴震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集大成者,与他崇实黜虚的治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窥得端倪。

【孟宪实】《贞观政要》的人本思想

唐太宗治理国家成绩出色,因为他使用“贞观”为年号,史称“贞观之治”。记载贞观之治的史书有《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但就丰富性而言,都不如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

【林桂榛】荀子与先儒之共识及其独特创见

对于生活共同体或人类共同体,荀子与先儒或先贤在价值、礼俗、制度三个层面都有相当的共识,与很多先儒一样推崇仁义道德等人类普遍价值,重视礼俗或礼乐的涵养与规范功能,强调制度或法律的功用或效率。

衷鑫恣著《敌道学史——从北宋到二十世纪》出版

本书旨在奉献一部简明的敌道学史读本,对宋代以来道学(儒学)在政治上、在文学里、在群众中之被诬、被毁、被害之事,不求穷尽,但求大端不遗,庶几道学家之凄惨无助及儒士“虽千万人吾往矣”之勇毅,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笔者同情道学理念,对敌道学大不以为然,时时有驳斥之心,但为了学术中立,不故意诱导读者,本书在史实部分,只单方···

【崔海东】朱子两种主“动”的涵养工夫辨析

朱子主“动”的涵养未发工夫,为“静→动→敬”的涵养环节之一,其针对已学者而言,要求在人伦日用中养心体未发之中并守之以备发用之和,此属于“上达→涵养→发用”的工夫格局。其常与主“动”的下学涵养工夫相混淆,后者对初学者而言,要求在基础性的生活内容中养出善端以备上达,此属于“下学→上达”的工夫格局。由于此二者在性质、内容、主体、···

法大儒学院以传统谢师礼为2019毕业典礼,并颁发第十届纳通奖学金

10位毕业生结合传统礼仪,以谢师礼的方式向导师表达敬意。同学们首先分别向孔子像与老师们分别行礼致意,然后向老师奉上敬师礼(由水芹、枣、栗、龙眼干、莲子、红豆组成),再向老师们敬茶、赠送纪念品。

蔡仁厚先生追思会在于都举行

于都县杰出乡贤、世界儒学著名学者、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台湾东海大学终身荣誉教授蔡仁厚先生于6月4日凌晨四时许在台湾辞世。为缅怀蔡仁厚先生,于都县理学文化研究会于2019年6月22日在蔡仁厚先生故居梓山镇岗脑村辅卿公祠举行。

【陈霞】周代礼乐传统与孔子“诗教”

孔子在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礼乐传统濒临中断之际,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出于恢复“王道”,保存古代文化的动机,继承和发展了上古以来的礼乐教化传统,从而形成了孔子的“诗教”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的研究新路 ——《立国思想家与治体代兴》新书推介会综述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需要正视悠久传统的深层延续性。那些曾经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构建因素,至今仍然在中国转型进程中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如何 传统,如何应对现代,如何开发新的政治理论活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政治学人深入研究。

【王兴国】追怀蔡仁厚先生:一个当代真儒的典范

蔡先生还提倡保留“天地圣亲师”三祭牌位的儒家生活礼俗,身体力行,却显现出一个生活实践中的超越取向,意味深长。

【田飞龙】一国两制的国家理性与未来发展

稳健的国家理性决定了中央不可能放弃香港的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但“五十年不变”不是僵化不变,而是切合一国两制国家理性的动态变迁,是原则与方法不变,而绝非任何观念与制度细节都不变。香港因误解国家而疏离于国家,这是一国两制设计者最初未充分估计到的,但邓小平寄望的“后代人的智慧”应可最终从容解决这一难题。

【专访】凤鸣书院院长严荣华:理解了古人就理解了书法

凤鸣书院取其“凤鸣朝阳”的美好寓意。并且凤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竹实不食,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格。凤鸣书院致力于打造一个“载道”的人文空间,立志让更多热爱传统文化人士有一个精神家园,影响更多的人拿起书本重返经典,让更多书法爱好者通过正确的方法学习书法。

第二届论语学论坛暨泰山学者论坛举行,中华孔子学会论语学研究中心成立

2019年6月22日,第二届论语学论坛暨泰山学者论坛在孔子研究院举行。来自台湾东海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党校、西安交通大学、湖北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华孔子学会、孔子研究院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50余人围绕《论语》现代价值研究、《论语》篇章意蕴研究、《论语》学术史研···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