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忠】恸挽余敦康先生

天行健,先生今朝一去,纵既济其实未济;情所钟,君子俟日再来,展妙赏而论玄心。

【讣闻】余敦康先生逝世

当代儒家学者、哲学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余敦康先生于孔元二五七〇年岁次己亥六月十二日壬子暨西元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四日早晨辞世,享年九十岁。

【孔丽】仁学的枢纽:自爱

儒家仁学的主题是人,主旨是爱人。爱是普遍的人类情感,属于儒家重视的七情之一。儒家认为,爱以及仁爱的对象,大而言之,有人、物之分,儒家依其价值而认定人“最为天下贵”,所以将人列为仁爱的首要对象;就人而言,人有亲疏远近的差异,儒家认为爱的施与不宜平均分配,施与亲者、近者的爱自然多一些,施与疏者、远者的爱理应少一些。···

2019汶源书院“中华经典”少年读书春季公益班举行结业典礼

7月9日上午,汶源书院“中华经典”少年读书2019春季公益班结业典礼在礼乐馆内举行。

【李景林】德、艺、知简说

德、艺、知之关系,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今日哲学家皆言真、善、美,但多是平铺言之。中国哲学讲德、艺、知,则将三者理解为以德为核心的一个整体。

【张晚林】为什么性善论是唯一的人性论

任何不切就“天”而言人性的理论,无论其形态如何,都逃不出性恶论的窠臼。而“恶”意味着人性不能贞定自己,随境迁移而不能自我作主、自我立法而祈向“天”,故人性不可能具有绝对价值,故曰恶。若欲由性恶论而求善,必然暗含着一条通向性善论的隐线,不然,善即不可能。

【李巍】春秋大义与黄老思潮——“《春秋》以道名分”说探析

《庄子·天下》讲的“《春秋》以道名分”,历来被当成孔子成《春秋》的要旨,只不过是经学传统中的原教旨想象。

【申赋渔】不复见周公

孔子经常在梦里梦见周公,后来有很长时间梦不到了,就很伤感,叹息着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清华简:“打假”千年历史,解密先秦中国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的简称,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全部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写本书籍,关键内容还顶级。除了《尚书》和类似《系年》的编年体史书之外,近2500枚清华简中还有类似《国语》的国别体史书、类似《仪礼》的礼书、与《周易》有关的书……都是两千多年来没人见过的。

【吴钩】长安十二时辰,有一半时间其实是死寂的

以唐朝为历史背景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中,本剧第一集将时间点设在元宵之夜,满城红男绿女都出来逛街、观花灯,让人觉得,哇,长安的夜晚是多么的繁华!

【谷敏】《袁氏世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

在中国古代家训史上,有一本十分重要的家训书籍,那就是北宋袁采所撰的《袁氏世范》。清代四库馆臣给予它极高评价,认为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该书不仅为教诲袁氏子孙所写,也写给“田夫野老、幽闺妇女”,说理深入浅出,别具一格,海内外不少学者均对此书有研究。

【杜泽逊、王篤堃】《曲礼注疏长编》:治礼学不可少之作

王锷教授,礼学名家,近成《曲礼注疏长编》,由广陵书社出版,精装四册,一百二十余万言,诚为礼学研究的又一部佳作。

【李德嘉】人文化成:自下而上的传统法秩序生成观

西周的礼乐文明所营造的正是一种“有条理的生活方式”,由此衍生的行为规范对民间社会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加以面面俱到的调整。继承了西周礼乐文明的先秦儒家有目的地对传统具有宗教色彩的礼乐制度进行了改造,以突出其人文的意义,显著强调其中文化模式的意义。

【田飞龙】华洋关系正常化仍有待时日——从外国留学生事件说起

近期福州交警“宽待”外国留学生事件及山东大学“一比三洋学伴”事件再次成为网络公共话题,刺激民族复兴期国人敏感神经。两个事件均涉及华洋关系,更由于牵涉警察公权力及高校自治权在各自领域的不平等对待,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指向的平等法治精神多有背反。

【林安梧】深仁厚泽:敬悼蔡师仁厚先生,虔诚祝祷中华文运

蔡仁厚先生是我的恩师,从师问学四十余年。蔡老师不只是我学问上的老师,而且是我生命中的导师。虽然,在隶属上,我是牟宗三先生指导的博士,但没有杨德英老师(蔡师母)的教导,一个十五岁的青少年,不会走向儒学及中国文化研究之途,反而他可能走向的还是科学之途。

“儒家慈善文化与自由主义慈善文化之对比”暨第四期“慈善文化会讲”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慈善文化会讲”作为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慈善文化行动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知行合一”的“行动性研究”,推动学界与业界创建、践行、传播“体用合一”的现代中华慈善。在观察和分析当下的中国慈善时,将传统的“体/用”思维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依据“体/用”框架逐一讨论慈善领域中涉及到的重要话题。本期主题是“儒家慈善文化与自由···

【方旭东】明体见用——《新儒学义理要诠》导言

新儒学不仅是一种形上学或心性理论,它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对个体而言,它不仅仅提供一套世界观以及精神修养方法,它还具体指导个体如何介入社会生活,它不仅帮助人在现世中安身立命,它还为人的死后世界指点迷津。

“江南文脉·泰州学派分论坛暨泰州学派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派以地名,地以派闻”,泰州学派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流派,是历代思想史家论及阳明后学关注最多的一个学派,也是江南文化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给后世留下了追求真理、开拓创新、心怀天下、关注民生等丰富思想遗产。去年12月,在首届“江南文脉论坛”上,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

安徽师范大学祝福用爱祝福,传承用孝传承:“青春孝行”四年重逢初心

“祝福我们的祝福老师从‘青春孝行’团队创建者光荣变身成我们的指导教师!”“哈哈!谢谢队长对我的夸奖!身份变了,初心不改,孝心不断!

安徽学子走进乡村:当童真遇上古文

听我琅琅读书声,知我莘莘学子意。在小小的春蕾学校里,传出整齐又有气势的琅琅书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天,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良梨“寻‘梦’经典,智教春蕾”暑期支教团队发挥专业技能,将属于文学院的“古风”特色带入课堂,从古文学到古汉语,从诵读到深入理解,带领孩子们叩开诗词歌赋的大门。当童真遇···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