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智囊》中记录了宓子治理单父的一则故事。齐人攻鲁,由单父。单父之老请曰:“麦已熟矣,请任民出获,可以益粮,且不资寇。”三请而宓子不许。俄而齐寇逮于麦,季孙怒,使人让之。宓子蹙然曰:“今兹无麦,明年可树。若使不耕者获,是使民乐有寇。夫单父一岁之麦,其得失于鲁不加强弱;若使民有幸取之心,其创必···
2019年5月8日上午,“江南儒学”系列讲座“陆陇其与清初朱子学:明清之际江南儒学的个案研究”(2019年第六场/总第十场)于复旦大学光华楼哲学学院开讲。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张天杰教授主讲,何俊教授主持。
近代以来,学者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对《周易》两次“伐鬼方”的记载多有关注和探讨。但由于不了解《周易》卦爻辞一贯的历史叙事,这些探讨只是抽象地肯认之,而不能对其确切含义作恰切的了解。
反思秦亡和时变之鉴,论证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国家实行何种统治形式和建立何种秩序,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及围绕此一问题的学派斗争,它们是汉初乃至西汉哲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李镜池先生是现代著名易学专家,其一生著述,主要围绕《周易》展开,内容涉及易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其中既有对经传的注释校勘,又有对义理的阐述抉发,对当代易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值得说明的是,作者将《周易》经、传分开研究,采取“古史辨”的科学方法论和进步的历史发展观,对《周易》加以系统整理、科学阐述,破除了长久以来···
4月28日,《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首发式暨“易学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华书局、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东省社科院、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的40多名周易研究学者汇聚一堂,就李镜池易学著作与“易学与文化传承”进行···
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古代妇女只是和缠足、贞节牌坊联系在一起,总之一片黑暗。但实际上,真实历史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古代妇女的身份地位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并非五四话语中描述和想象的状况。
2019年5月9日14时,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邀请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孟庆楠副教授来我校作讲座,题目为“人情与礼制——以三年丧期的争论为例”。此次讲座系儒学讲坛第86讲,由国际儒学院李春颖副教授主持。
孟子在继承孔子“忠恕观”中之德性主体、心理发生和推己及人三大原则基础上,提出“四端说”,其内含转化机制,形成了“本心→四性→四心/四端→四德→成己→及人→爱物→知天/事天”完整的“内圣”开出“外王”的体系。
贸易战阴霾下,世界到底选择特朗普的复数双边主义,还是有中国特色的改良型多边主义,是当代全球治理和新国际法塑造的致命问题。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命运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经济的发展、普遍的安全到生态的维护,等等,人类在各方面都成为休戚与共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既不同于个体性的存在,也不限于特定的地域、民族、国家;既非源于血缘的自然共同体,也非仅仅以利益关切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它表现为基于经济、政治、生态等纽带而形成的一种相···
明末以来,海外学界尤其以西方世界为首,在译介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之时,多选择孔孟之学,以致西方学界一度认为除四书、五经及《道德经》外,中国再无其他具有哲学价值的优秀思想作品。
荀子之所以没有从祀文庙,乃因为其生命形态根本不能传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有必不可少的超越神圣维度,但荀子因为完全切断了人与天的连接,故根本体会不到这个维度。由此,荀子的生命形态完全是一层的、经验的,从而使得荀子只是一个冷静、密察的学人而不是像孔孟那样的圣者。这样,荀子的思想特征乃是:横向的、广度的,经验的、观解的···
本辑设“近代政治精英与治道转型” 专题, 着眼于华夏治道近代转型之际的重要人物思想和实践议题展开讨论。专题由6篇文章组成分别涉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熊十力的治道思想以及民初央地军政关系和长沙祭孔困境。
《唐六典》以法典编纂的形式确认、巩固和扩大了唐朝政府机构改革的成果,为后世完美呈现了当时唐朝政府的国家治理体系及其渊源,对于今天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一届张掖高端论坛《“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研讨会9日在甘肃张掖河西学院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儒学研究、文物保护、人文哲学、文化传播等领域,通过古今分析、中西对比等“多元视角”探讨当前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途径和办法。
作为第二届“香港·绍兴周”的活动之一,中国阳明心学论坛香港研讨会8日在港举行。来自越港两地的专家学者就阳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翻开中国近代史,“师夷长技以制夷”七个大字便会跃入眼帘,这句话开启了国人“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成为近代知识分子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然而,它既非陶澍、林则徐等经世名臣之言,亦非郭嵩焘、曾纪泽等出国使臣之论,而是出自湖南邵阳偏僻山区的知识分子魏源之笔。是什么样的家族培养出如此目光敏锐、思维超前的思想家呢···
《孝经》在议论之余,往往引《诗》以明之。《孝经》所引《诗》,与《毛诗》相比,文字相同者有七处,与三家诗相同者有三处。
儒家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