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遥】“天人合一”现代诠释的流变与争鸣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思想中广为人知的命题之一,语出张载《正蒙·乾称》。其思想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周易》《尚书》《孟子》等经典中都有所反映。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将其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性观念,并广泛利用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资源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与阐释,而讨论焦点则主要集中在概念理解以及天人合一与天人相···

【专访】查理·芒格:我是孔子思想在美国的实践者

中国的儒家文化讲究热爱家人,而日本把这种“爱”扩展到了商业关系中,他们认为对于消费者和供应商,也应当把他们当作家人一样去“爱”。所以他们能把他们的工业在这样一个资源稀缺的岛国发展得这么成功。中国之前学习了新加坡的模式和美国的先进工业与科技,如果未来还能继续学习日本这种被拓展的儒家文化,他们会持续地变得更加强大。

【柯小刚】爱的工夫:读《诗经·雄雉》

《雄雉》《匏有苦叶》连在一起,一篇写雄雉之飞,一篇写雌雉之鸣,仿佛是两篇相互感应的诗作。两者皆有所求而不意,有所待而不必,仿佛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两篇,又像是两个作者写的同一篇。

【许石林】许问答001

论事,推其极,则理易明;行事,执其中,则事易成。可是,生活中,多数人是倒过来了,说话写文字,平稳温和,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

【石志刚】履职尽责的古代循吏

吕坤在《呻吟语》中指出:“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虽抱关之吏,也须夜行早起,方为称职。”履职尽责成为官员为官的基础。如果做不到履职尽责,就谈不上做一个好官。

海外儒学研讨会在韩国孔子文化中心举办,郭沂教授做主题报告

5月18日上午,海外儒学研讨会在韩国孔子文化中心二层会议室举办。

【侯文宜】王夫之“神理”说诗论及批评实践考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故又被称为“船山先生”。其诗学思想丰厚而深邃,在核心命题的阐发和体系的建构等方面,都展现出古典美学发展的高度。其中,“神理”说的提出和批评实践颇值得注意。据统计,在其诗学著作《姜斋诗话》及《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中总共出现了20多次。

【集论】书院制:探索“通识教育”的大学之道(徐雷 李凤亮 周远)

书院是一个教育平台,复旦大学书院制的核心使命是“立德修身”。

【集论】中国书院如何影响亚洲文明(邓洪波 丁淳佑 鹤成久章 戴彼得)

书院,生长于中国,影响在世界。唐宋以来,书院为中国的教育、学术、藏书、出版、建筑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及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书院制度也逐渐在国外落地生根,对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中华文明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进而推进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向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崔海东】《论语》几则新解

《论语·述而》篇“天生德于予”章中之“德”,旧注多解为“道德、秉性”,笔者解为天命之责任。

湖南省衡阳将举行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

今日上午,衡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今年是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诞辰400周年,衡阳市将举办以“弘扬船山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

音乐剧《诗经·采薇》“相约北京”上演升级版获赞

国内首部诗经题材音乐剧《诗经·采薇》18日晚登陆天桥艺术中心。作为“相约北京”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该剧也是“升级”之后首次亮相。

全国知名家风家训纪念馆齐聚扬州话家风:当代家风建设重在教育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良好的家教、家风,才有家和,方有万事兴。19日,全国知名家风家训纪念馆负责人齐聚扬州何园话家风时表示,当代家风建设重在教育。

“中古中国思想与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拓展历史研究,5月18日至19日,“中古中国思想与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以及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十余所高校近40位学者与会。

【方达】涂人何以为禹——诸子学视域下荀子“群”思想的再考察

在荀子思想的研究脉络中,对“群”的阐释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晚清时,严复首先将荀子之“群”阐释为广义的社会学思想,其后康有为、梁启超又借此将清末兴起的“群学”赋予西方政党的涵义。

【激辩】同性婚姻与儒家观念是否相容?(张祥龙 范瑞平 吴飞 关啟文 黄启祥 蔡祥···

同性婚姻是否应当合法化?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不幸的是,伦理讨论似乎不受待见,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们乐得三缄其口。《中外医学哲学》本期所登载的三篇主题论文及十五篇回应论文生动显示,伦理讨论富有学术成效,其实大有可为。

【崔海东】栖居自然如何可能 ——《老子》哲学的存在论解读

老子自知依人之有限,对于道与宇宙之无限永不可企及,故而解决人的存在问题,须将视角回收至人自身,由法道及天地之自然变而为法人之自然。

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绍兴开幕,以“中国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欣欣向荣。今天上午,以“中国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我市隆重开幕。

【林桂榛】礼赞宝鸡并过秦岭入蜀·外一首

陇头陕尾,汧漆之间。渭上诸原,福地岐山。兴周壮秦,大国雄蟠。封疆列侯,帝王驰幡。

【曾海龙】大同是理想还是现实运动? ——基于熊十力与康有为的立场

对于中国来说,在现代民族国家成功建构之前,任何大同的主张都不可行之于世,否则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康有为之后,熊十力是第一个以公羊三世学说论证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家。与康有为不同,对熊十力来说,大同理想即是现实的运动。民族国家自立与世界大同至少是同一场运动的不同阶段,甚或,二者就是同一场运动。比较熊十···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