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的《毛诗传笺》称得上是中国古典第一流名著了,可是长期以来没有一个通行的点校本,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中华书局出版的孔祥军点校本《毛诗传笺》,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典籍丛书”,可以说弥补了这一缺憾。我和门生分工拜读了这个点校本两遍,明确感受到这是一部标点、校勘都过关的合格的整理本。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不理解《周易》就不能写好与理解好中国哲学史。以往之中国哲学史研究,由于对《周易》及汉代易学没有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中国哲学史之重要思想的系列错解。
“心”生成于“事”,“物”敞开于“事”。由“事”而显的意义则在进入人之“心”的同时,又现实化为意义世界,后者既是不同于本然存在的人化之“物”,又呈现为有别于思辨构造的现实之“物”,“心”与“物”基于“事”而达到现实的统一。离“事”言“心”、离“事”言“物”,逻辑地引向“心”与“物”的分离;扬弃这种分离,则需要引入“事”的视域。基于“事”的心物互动···
乡谚:“正月的茵陈二月的蒿,三月割下当柴烧。”茵陈在正月里发芽,嫩芽灰白色,此时采下来晒干,色尤白,所以也叫白蒿。
取消家庭,是康有为思想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点。虽然康有为仍然认为现实社会中的家族制度非常重要,但在他总体的理论体系中,家庭都不是必须存在的,当时中国之所以还需要家庭,仅仅是因为尚未进入太平世。本文从“人为天生”的哲学观和“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观入手,着重讨论了康有为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上持有的观点,认为这样一种思···
宋儒为什么选《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编为四书,取代五经作为传承儒学的基本经典?基本的理由是要接续儒学的道统。
两汉今文经学将经书大义统一于孔子之法,及至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将《周礼》与《左传》纳入经学体系,对经书中的制度差异,郑玄理解为虞夏殷周制度的差别,因此,在郑玄的经学体系中,出现了不同的圣人之法。
古今社会规范的差异不可以道里计,但提高国民的文明程度,协调群体、乡村、社区、邻里的关系,促成家庭与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不能没有新时代的礼仪文化制度、规矩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指导。今天我们仍然面临提高国民的文明程度的任务。在这一方面,礼学有深厚的资源。
昨日上午,位于海曙区青林湾公园内的宁波市王阳明研究院响起了庄重的朗诵祭文声:“王公守仁,姚江先贤。道贯古今,名垂世间。书香门第,状元长男。吉时诞辰,瑞云飞天。继往开来,薪火永传!”
本书重点研究了王阳明居黔时期形成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主要观点,探讨这些观点的形成原因、具体内容及意义;同时,对王阳明《五经臆说》之残篇进行研究,以期对阳明思想有更为全面的把握。从王阳明被贬赴黔起,到离开龙场止,尽可能地弄清王阳明居黔活动的相关历史问题,如赴黔时间、居黔时间、离黔时间及原因,在龙场及贵阳的讲学情···
舞剧《孔子》巡演中有一个可喜的现象:购票观众以“90后”为主,而且很多年轻人是二刷、三刷、四刷甚至五刷。他们助力舞剧《孔子》成为2018年演出行业的“爆款”。
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初心是为人类谋福祉,想不到却研制了对付自己的敌对者——杀人机器人,使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和挑战。人类必须摆脱生命危机的恐惧,维护生命存在的尊严。因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就成为突出的核心课题,有良知的人都为其忧虑。
深深植根于中国乡村的乡贤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传统文化在乡村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基。当前进行乡村振兴,首先大力培育和弘扬乡贤文化,深入进行新时代乡贤文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着力修复和建设乡村文化。
方今之世,文明冲突愈演愈烈。从百家争鸣脱颖的儒家大一统思想正与欧洲启蒙思想锋芒相向,在文明断层线上的港台互争雄长。而造成子之之乱的禅让制度亦于两千年后浴火重生。不仅使近代中国的百年乱政划上句号,还在西方民主之外开辟政治文明的异轨殊途——可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皆具强烈的政治关怀。西方文明与后者···
今年,我23岁,是我和朱翔非先生学习儒学的第十个年头。回顾过去的这一段历程,有的时候,有些好笑。有的时候,有些苦涩。更多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温暖。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曾在传承文明、接续道统和教化社会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推广,现代人对传统智慧的追求和社会对公民素养的重视,现代书院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
五代十国时期建国称帝的诸政权纷纷举行皇帝祭天礼,但因为礼仪传统的差异,北方五代政权的祭天仪式多严谨周备,而南方诸国的祭天仪式则多草率简略。皇帝祭天礼的举行与乱世之中各政权极力宣示自身统治的正统性的意识直接相关,然五代十国后期随着正统纷争的减弱,新建国称帝的诸政权对皇帝祭天礼仪的关注程度相比前期诸政权而言明显有所降低。
“孔德成先生合集”是为纪念孔德成先生百年诞辰所出版之系列套书,全套含《孔德成先生文集》、《孔德成先生日记》及《孔德成先生法书》三册。本篇推送主要介绍的是合集中的《孔德成先生文集》。
“慈善文化会讲”作为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慈善文化行动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知行合一”的“行动性研究”,推动学界与业界创建、践行、传播“体用合一”的现代中华慈善。在观察和分析当下的中国慈善时,我们将传统的“体/用”思维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依据“体/用”框架逐一讨论慈善领域中涉及到的重要话题,本期主题是“儒家慈善文化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定义为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随着文化遗产概念的不断发展,可以认为,凡是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突出价值的人类文化遗存,都可将其归入文化遗产的范畴。将文庙纳入文化遗产的视野进行考察可以得知,文庙是一种具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