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四先生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将儒家心性之学作为中国学术文化的本源和核心。这一观点需要得到认真的质疑和反思: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功夫论,故应以功夫看本体论之必要性,而不是以本体论出发论证其功夫之可能性。
耶鲁英语教授诺斯的《文学批评的简要政治史》公开表达了对文学批评走向的困惑。其基本问题是文学研究如何逐渐偏离“学院派美学教育项目”,转而拥抱他所说的“历史主义/语境化范式”。在历史主义/语境化范式支配下,文学研究已经变成学习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另一种手段,文学学者首先自认为是学者而非批评家。不是为了自己做实用批评,文学研···
西历2019年1月1日新年(孔历二五六九年戊戌冬月廿六日)钟声即将鸣响之际,一如既往,初心不改,吾等儒门之守倡者,兹向所有关切当代中国暨中国文化前途之世人,重温千载之中国圣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此绝非复古固步之自侮,乃返本开新之自明也;此绝非痴人之说梦,乃砥砺奋进正当时也!
会议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唐颖女士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康晓光先生以“老龄社会视野下的儒家慈善文化”为题做了精彩演讲。
哲学家朱熹如何思考历史世界?朱子对历史的思考,与他的理气论哲学基础有怎样的关联?王霸义利、三代汉唐如何在天理的视域中,既关联着理气、理势的形上思考,又具体指向了朱子生活的现实世界?
《孟子新注新譯》是《论语新注新译》的姊妹篇,同样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证了《孟子》中108例古今众说纷纭的疑难词句,并给出确切的解释。为惠及广大读者,考证以“译注”形式呈现——下里巴人的形式,阳春白雪的内容。
本书将康有为的孔教思想与实践置于“儒学是否宗教”之争的背景下对其进行定位,以古典宗教社会学为理论视角和基本框架,从宗教的定义与本质、宗教的“社会相关”(宗教形成发展中的社会因素)、宗教的“彼岸世界”观念、宗教的教会组织形式等基本问题域出发,对康氏的孔教思想与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古代通过祭天活动以达到“与天滋润,强国富民”之祈福。一个时代展露的文化面貌与这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紧密相连,有关祭天的中国古代遗存不胜枚举,它们如灿烂星辰,彰显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智慧。
乡村文明包括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方面,两方面的代表通过两天的深入交流,深切认识到这两方面是彼此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对于乡村文明的提升缺一不可。
此书将《尚书》今文与伪古文分编作文字考订,训诂通释。主要是根据出土文献以及古代写本校订文字讹误,并参考以前学者的注释成果,以考定《尚书》字词的训诂正解,是综合文字学、校勘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研究的一部学术新著。作者撰写历时十年,用功甚深,且能够推陈出新,与以前出版的《尚书》研究著作体例不同,对研究者来说···
《周易》从汉代开始被尊为经,作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书?从春秋时代至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一方面由于这部典籍的文字古奥,又有图象,难以捉摸;另一方面由于其影响深远,人们习惯于从不同的角度评论其价值。本书汇集了著名大学和研究部门一批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各抒己见,见仁见智,给读者从不同角度的理解以···
《尚书注疏校议》,凡六卷,是杜泽逊先生在整理编纂《尚书注疏汇校》的过程中撰写而成的一部学术札记。
《尚书注疏汇校》共二十卷,由山东大学杜泽逊先生主持编纂。该书所用底本为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十三经注疏》本,所用校本共18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礼”为特质和表征的文化。“礼”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所有行为、仪节、典章制度、伦理道德等都属于“礼”的范畴。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是政治思想和社会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
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的70余位专家学者,从文献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多维视角,就礼学文献、礼仪制度、礼学思想、礼法关系、礼乐文明的现实关怀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据说明年的古装电视连续剧会有一波宋朝题材的爆发,已知的有《大宋少年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宋宫词》《孤城闭》等,时代背景均设定为宋朝。不知这将会带动一波宋朝热呢,还是属于要毁宋朝的节奏?
近些年来,阳明学研究如日中天,相比之下,朱子学研究却略显冷清。作为宋代新儒学的代表,朱子思想的丰富性仍有不断解读和展示的空间。面对当下“朱子学再出发”的学术呼吁,这本书对朱子学进行了一次“重新解读”,旨在通过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进路,从朱子文本中“重新解读”出以往被忽略或被遮蔽的朱子哲学的意义。作者专门撷取了朱子“···
现代以来学界一般都以《白虎通义》一书杂于谶纬而轻视其思想品质,但事实上《白虎通义》引纬不引谶。在对谶纬的研究中,有以谶纬为一物者,有分谶纬为二者。经过对《白虎通义》之引纬书的研究,可分辨谶与纬在性质与内容上的不同。并且,其所引纬书部分合于《白虎通义》解经之旨,而不同于谶纬本身神话化、迷信化的世界观。《白虎通义···
通三统是公羊学中重要理论,具有多重理论意义。通三统要求存二王后,要求以天下万民为本,不私一姓,是对特定政权之合法性的限制。三统之说源于三正,这是其天道依据;其实质则为忠、敬、文三教,蕴涵着德教文质互变的规律。“通”三统的真正思想力量不在于要把三种不同的“统”并包进来,而在于以一贯之道去“通”这三统。仁政施于上,德教···
“朱张会讲”确实非常有名,对岳麓书院、对儒学本身都影响深远。今天把它当作一段佳话、一种良好的学风来传说,当然不能说错,但它深刻的思想史内涵、激烈的观点交锋、复杂的影响效果,我觉得更应该得到揭示和清理。这不仅可使佳话更精彩,也可使书院的底蕴与光辉从记忆中激活而契入当代思想建构散叶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