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穀梁传注》十五卷,柯劭忞撰,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国立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仿宋字排印本“柯劭忞先生遗著*种”影印。
“历史上,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期,亦是当地阳明心学研究的高峰期。”9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在2019纪念阳明先生逝世490周年祭祀典礼上表示,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上升期,通过普及阳明心学以“治心”,可帮助净化民众间因浮躁而生的“唯利是图”价值观。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张扣扣案是一起引发舆论强烈关注的血亲复仇案,据检方指控,1996年8月27日,因邻里纠纷,张扣扣母亲汪秀萍被当时17岁的王正军伤害致死。1996年12月5日,王正军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2018年春节,张扣扣对王正军等人作出报复。
经过百余年的自轻自贱之后,中国人痛定思痛,逐渐恢复了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宗教中国化的问题,那么法律的中国化呢?何时能够到来?我们现在的法学教育、立法原则都是西方的舶来品,缺乏基本的中国品格。法学更是众多学科中的西化重灾区。只有法律的中国化才会有法治的中国化,只有中国化的法治才能弥合法律与人心···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为文化思想编,撷取了庞朴先生八十年代较有影响的文章、讲演、采访稿等三十六篇。
人类社会所以异于弱肉强食的禽兽世界,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人类具有伦理学的观念。否则的话,人类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正如孟子所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所谓“人伦”,所谓“仁义”,都是属于伦理学的观念。那么,人类的伦理学观念是从哪里来···
有清一代,书院已取代文庙,成为中国教育的中坚力量,清代四川书院数目超过五百所,与江西、福建、广东三省比肩。三水镇的湔江书院,与文璧书院、嘉乐书院、亭江书院、集贤书院一起,构成了汉州的教育体系,也打开了一扇了解书院制度的窗口。
广汉有两座溪南祠,一座在小北街,一座在北外乡,祠堂的主人是明末清初从福建南靖县迁徙而来的张氏家族。小北街溪南祠至今尚存,四周为高楼包围,它如同一位落魄的乡绅,在日新月异的城市中茫然不知所措。
2019年1月5日上午,在汶源书院礼乐馆内,莱芜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晓华郑重将“全国先进社科组织”和“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牌匾,依次授予汶源书院,执行副院长刘强代表书院接牌。市社科联副主席韩荣国宣读了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及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会议主席团的表彰和认定决定。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把握这五百年的世界历史,既要理解西方现代观念和制度的优长与限度,也要理解中国文明内在的现代性质及其在现代之新生转进。这一点,今天尤其重要。为此,需以新视野重建知识体系,以古老的中国知识消化现代西方知识,是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改制是公羊学的微言,亦是经世致用最集中的体现,同时招致的非议也最多。在改制理论的阐释史上,董仲舒无疑是最重要的关节。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董仲舒的改制理论,展现问题的层次与复杂性,并廓清后世的诸多误解。
汤用彤先生说“熊十力先生昔著《新唯识论》,初稿主众生多元,至最近第四稿,易为同源”。汤先生所说的《新唯识论》“最近第四稿”究竟所指何书?学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为止至少已有四种说法,如此一来,汤先生所说的《新唯识论》第四稿几乎成了一桩迷案。为何一般论者都不愿认为《新唯识论》第四稿就是熊十力正在撰写的《新唯···
《早期中国的龙凤文化》主要从先秦史和考古材料角度切入,围绕从新石器时代到东周时代中国各地关于龙、凤的文献和考古材料,结合先秦史的历史背景,考察了新石器时代从早期石堆龙到红山玉龙、濮阳蚌塑、东部滨海区域鸟夷文化圈、二里头绿松石龙、铜牌龙、殷代卜辞所涉凤鸟信仰、铜器所见龙纹的世界观,以及西周、东周伴随政治文化变迁···
《中国经学(第二十二辑)》主要内容包括三礼研究,经师研究,春秋研究,经学文献,资讯·札记,编后记。
中国传统司法制度有一个颇受人诟病的地方,就是过于重口供,为取得犯人认罪的供词,允许用刑讯逼供。
2019年1月5日,由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孟子研究院主办,中国孟子学会、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儒家思想与当代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
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我们从小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长大,学习传统文化后会产生心灵共鸣,这就是传统文化教化人心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缺失,加之学生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疏离,导致部分人失去人生目标,陷入迷茫与困惑。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高校教师,结合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我认为应将传统···
“以儒诠经”活动中大量采用儒家学说,但在信仰、义务与善行方面坚持伊斯兰教教义信条,在寻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的过程中,对所吸收的中国文化特质加以改造。同时,也用伊斯兰思想发挥儒家学说,用双向选择的方式,创立了既不同于一般的儒家学说,又有异于传统伊斯兰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地伊斯兰文化思想体系。
“礼”原是宗教祭典上的仪程节文,据说夏代即已有“礼”,商代进一步发展,周代的礼是在损益前代礼的基础上形成的。五经中的“礼经”即指记载周代礼仪制度的经典,据传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后人书其制度所著,即《周礼》和《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