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那些不识字的文化老人,快绝迹了

我越来越庆幸自己的年龄,使我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能接触到一些老年人,尤其是那些农村的老年人。这些被我称为可以收藏的老人,有两个表面特征,一是年龄今天大都在80岁以上,二是大都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在我看来,他们是不识字、没读过书的文化老人。

【吴钩】这几个宋朝人如果生活在大清,一定会被砍脑袋

哪些宋朝人设若生活在大清,确切地说,生活在雍正—乾隆盛世,会被大清皇帝砍了脑袋呢?——这当然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不可能得到直接的证实。

【唐浩明】拙诚与湖湘文化

周敦颐对宋代理学的开创厥功甚伟,他的学说对他的家乡湖南影响甚大。理学继承儒学以诚为本的理念,周敦颐对此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海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上海,共同建起“国际儒商文化交流平台”

2019年1月14日,来自中、日、韩、德、澳、马来西亚等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代表七十余人齐聚上海财经大学,共同宣布“国际儒商文化交流平台”正式搭建,共同签署并发布《国际儒商文化交流平台上海共识》。

皇侃撰《论语义疏》出版暨简介目录

大正十一年(1922),怀德堂(大阪汉学私塾)纪念会同仁商定请武内义雄(1886—1966)重新校勘皇疏,恢复其六朝旧体。

胡培翚撰《仪礼正义(影印本)》出版暨简介目录

《仪礼正义》四十卷,清胡培翚撰,清胡肇昕、杨大堉补,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1852)刻本影印。《仪礼正义》是著名的清代正经新疏之一,该书汇纂旧解,间加案断,集《仪礼》学之大成,被公认为今人研究《仪礼》的必读典籍。

【王瑞来】道学在南宋有多大的约束力

胡澹庵十年贬海外,北归之日,饮于湘潭胡氏园,题诗云:“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谓侍妓黎倩也。厥后朱文公见之,题绝句云:“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孔子研究院与深圳市委党校《特区实践与理论》杂志社举办“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

2019年1月8日,孔子研究院与深圳市委党校《特区实践与理论》杂志社在深圳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坊。

尼山圣源书院2019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月6日,尼山圣源书院工作会议在北京中协宾馆举办

【孙建昌】近代中国人为何用井田制解读社会主义

2020世纪初世纪初,,有着不同政治倾向、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的中国人,在接触和了解社会主义思想之后,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把社会主义和井田制画上等号呢?本文试图阐述这个疑问。

【胡大雷】“诗言志”:抒情达意的初始阶段

《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晋代陆机提出“诗缘情”;“诗言志”说的是诗歌要干什么,“诗缘情”说的是诗歌源自什么。

赵连稳著《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出版暨简介目录

中国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是目前学术界涉猎较少的领域之一,该成果在充分占有丰富详实的史料基础上,从书院创办、经费筹措、书院管理和推动书院改革改制等方面,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同时从士大夫价值观的培育和士大夫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分析了古代书院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

崔燕南整理《曹元弼友朋书札》出版暨整理说明

曹元弼爲近代著名经学家,生于清末,经历晚清、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近百年动荡剧变的岁月。自早年登科受翰林院职

[清]宋翔凤 撰;杨希 校注《论语说义》出版暨简介目录

本书是“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之“历代论语注疏丛编”系列的一种。

严佐之、顾宏义著《<近思录>文献丛考》出版暨后记

《近思录》依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吕祖谦的学术标准编排,概括了北宋四子思想的主体,是一部理学入门经典读物,被誉为“四子之阶梯”。

山东邹城举行“腊祭”祭祀孟母

腊日祭孟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自孟母三迁祠重新修建完工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孟氏宗亲都会在孟母三迁祠举行祭祀孟母活动,今年已是第22年举办祭祀活动。

长春文庙:“魅力冰雪·浓情腊八”腊八节公益文化活动成功举办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1月13日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腊八节,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我市冰雪旅游节,长春文庙在当天免费开放,并举办了“魅力冰雪浓情腊八”公益文化活动,吸引了约2000名市民、游客前来参与,度过了一个快乐并且别具一格的腊八佳节。

苇杭书院戊戌会讲:用“仁”唤醒我们做人的自觉性

2019年元月12至13日,以“仁”为中心议题的苇杭书院戊戌年度会讲在北京大学举行,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200余名儒门同道及国学践行者。楼宇烈、张祥平、张祥龙、韩星、程方平、任剑涛等20余位学者专家,从“仁”的基本内涵、“仁”的传统与现代精神、仁学与儒家修身工夫、“仁”与西方宗教博爱观念等角度展开讨论。

【杨泽波】道德动力源自何处?——儒家生生伦理学关于道德动力问题的探索

牟宗三提出,伦理道德学说须有内部动力,但是他并没有具体说明心为什么有活动性,也没有对心的内在运行机制作出解释。从儒家生生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这两个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答复。心之所以有活动性,是因为人有生长倾向,有伦理心境,是一个先在的道德存在,原本就有道德的要求,并有满足这些要求的动能,从而心甘情愿成德成善。心的···

【王中江】孟子的伦理选择论——从“可欲”到“能”和“为”

为了促成人们的伦理实践,孟子提出了一个比他的性善论更为复杂的伦理选择论。这一伦理选择论既有抽象的一般性的正当选择原则,也有比较具体的可欲之善和更具体的作为“良贵”的仁义等价值;既有对人性的相似性和人能够做什么的说明,也有如何实践伦理的方法。在层层推论和类比中,孟子令人信服地向人们证明,在不同的价值选择中,伦理选···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