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至23日,“清代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题是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把握统一多民族中国原则,树立中国在面对西方学术世界挑战···
我们并非盲目排斥和反对西方宗教文化,而是深以中西文化之融合为忧。在中国社会教化缺失之境地下,西方宗教之文化之流行,实则无法让西方宗教本土化、宗教化。
在文化领域,我一般不支持公权力过分介入,容易变味。不过宗教层面的事情的例外。讨论这个事情,吃力不讨好,因为涉及学术、政治与信仰等领域,有难度,而且敏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诗”在教化国民、移风易俗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从“诗”的情感抒发中,了解社会和时代的脉动。所以,“诗”与国家的兴衰、社会的稳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
我对“福”字的理解,最早还是几年前从勘定一这本杂志的栏目开始的,这本杂志的第一个栏目,也是最重要的栏目,以前叫“名人与读书”,在厘定完其他的栏目之后,总感到这个栏目还是有点问题,表达的不是很到位,但也没有想到特别合适的。
看到“乡土”这两字,就会让人想起许多许多!“乡”的繁体是“鄉”是个会意字。表现的是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用酒食款待别人的情状,是人与人平等的面对面的坐在一起,轻松愉悦的吃饭饮酒。这里没有尊卑之差、长幼之别、男女之分、高下之区,有的只是人与人至真至爱的那种情感,那种乡情。
“战略”是什么呢?“战略”是要有大格局、大思路、大智慧,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全局考虑,来实现一个远大的目标。“乡村振兴”就是一个战略,而且是的大战略,所以对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应该多思考下。
关于王阳明“龙场悟道”公案,已经有数以百计的文章作出研究、论述,但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龙场悟的是“格物致知”之道,有人说悟的是“心即理”之道,也有人说悟的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之道。甚至有人将王阳明的良知四句教归入“龙场悟道”论述中。但论者多半是随意判断,而缺少史实的考证和系统性分析。因此,我也来凑个热闹,···
《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分为三篇,以便全方位勾勒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图景。
在《大国厚土: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复兴》中,哲学家们纵论儒家等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如何继续发挥其价值,提供社会建设的动力;如何促人修养身心、自由思考,规引人们的行为。通过讲述他们探求哲理、追寻文明之源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哲学在中国当代的发展历程,也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内藏的生生之力。
朱熹读书,总结过六则读书方法,后人谓之“朱子读书六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此读书六法因为其简易适用,故成为了历代许多读书人屡试不爽的读书妙法,流传甚广。
跨越历史长河里的名山大川、踏上丝绸之路追寻古人智慧,一路走来,翻四书、阅五经、诵诗词、话传承,《国学小名士》步履不停地拓展着文化类节目的道路。
12月21日上午,首届湘商文化品牌大会暨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掌上湘商VPP同时上线。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两办精神,嵩县县委、县政府9月29日在该县田湖镇程村隆重举办了“两程故里家风教育基地”揭牌暨嵩县首届程朱理学文化节开幕仪式。应邀参加会议的省市领导在主办单位的陪同下走上主席台,开幕式由嵩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李彩民主持。
美国著名哲学家苏珊·沃尔夫写道,“我很高兴我本人和我最关心的人都不是道德圣人。”这则声明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随笔的开场白之一,沃尔夫在该文中设想了道德完美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参与沃尔夫的思想实验以及她从中得出的结论,你就会发现,该声明能够把人从道德完美的陷阱中解放出来。
书院每年冬至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招生活动。品行端正,具备一定传统儒学教养者,届时可申请注册为院生。申请者须对书院宗旨、学规知悉认同,并得无碍参与书院全员必至之教学活动(即月会)。
农历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22日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海内外孟氏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孟庙,追思亚圣先师孟子。
12月21日,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在孟子研究院举行。活动由孟子研究院、“学孟子·行善举”志愿者协会、孟子思想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
《儒家邮报》主要为各界人士提供与当代儒家有关的各类信息,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所刊登的文章并不完全代表编者的立场和观点。《儒家邮报》系公益性非赢利的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
本书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朱杰人教授的学术论文自选集,收录近三十篇文章与讲稿,为其数十年来在文史研究领域耕耘成果之集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书所收录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涵盖经学、《诗经》学、宋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多个领域,既有作者早年在宋代文学史、宋代文献整理等方面的论文,也有跟随程俊英先生后深入《诗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