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论道"第四讲顺利举行

2024年9月5日晚,“桐江论道”第四讲“明中期到清初朱子学道统之争”讲座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台州儒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

礼迎旅发会,书香满雁城 ——船山文化经典会讲(第一期)成功举办

9月8日,在致公党衡阳组织成立40周年之际,为迎接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在致公党衡阳市委会的指导下,致公党雁峰区工委联合衡阳市图书馆举办了“礼迎旅发会,书香满雁城”船山文化经典会讲(第一期)。致公党衡阳市委、雁峰区委统战部、衡阳市图书馆相关领导以及弘扬船山文化的专家学者、致公党衡阳市各工委各支部主委、雁峰区致···

诗礼文化研究导学团队入选上海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

根据《关于开展上海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评选工作的通知》(上大委〔2023〕168号)文件精神,经过团队申请、学院推荐、网络投票、现场评审等环节,由姚蓉教授作为主导师的诗礼文化研究导学团队成功入选上海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

孔众受邀赴浙江衢州会见孔令立并出席2024年南孔文化旅游季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

9月5-7日,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副会长、曲阜孔子书院执行院长孔众受浙江省衢州市委宣传部和孔氏南宗家庙邀请,前往衢州会见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主任孔令立,并出席2024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南孔文化旅游季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

张京华 主编《日知录刻本要籍选刊》(第一辑 第二辑) 出版

《日知录》是中华思想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日知录》中的研究方法代表着最基本的古今学术研究法,从《日知录》中化用的成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最家喻户晓的民族革命口号。

陈超 著《明伦弘愿:北朝佛教与经学交涉研究》出版暨后记

汤用彤先生曾谓,佛法与经学在北朝的相遇乃“一大事因缘,实甚可注意”。本书从这一判断出发,通过对核心文本的再解读、对典型事件的发掘,拓展了北朝佛教与经学交涉研究的视域。通过发掘北朝僧众反思“修多罗”译名、重构佛教典籍整理方式以及三教存废论辩、征辟沙门、太后出家重构北朝的经学语境,指出经学对佛教中国转化的方向、致思理···

【周庆许】何谓“木铎之教”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刘余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

在《论语》的开篇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学”字作为整部《论语》的领起,可谓意味深远,说明学是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关键。古人所学乃圣贤之道,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不尊师则无法超凡入圣,修齐治平亦沦于空谈。故《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敬学对于明德、传道、治国···

“文明论视野中的历史与秩序”研讨会纪要

2024年8月29日,“文明论视野中的历史与秩序”研讨会于上海财经大学顺利举行。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儒商高等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陈赟教授《···

【王勇】《春秋》经传与《搜神记》的文本联系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详细探讨了六朝的志怪,当论及颜之推《冤魂志》时,云其“引经史以证报应,已开混合儒释之端矣”。这一论断表明,鲁迅已经意识到六朝志怪与儒家经典之间存在联系。六朝时期,儒家经典是士人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士人的创作受到经传影响颇深。干宝在编纂《搜神记》时即取法《春秋》经传,从内容形式到思想旨归···

【曾海军】《论语》伤痛观念的哲学阐明

恻隐之痛乃仁之为体最显豁的开端,乃至于径直地就是仁了。伤痛观念由此获得更为鲜明的哲学品格,其与仁的本体地位息息相关。既要肯定对他人生老病死怀抱的伤痛,同时也要着力加以节制,不能任由其陷溺。

【毛朝晖】劳悦强先生的《论语》课

碰上一位让自己脱胎换骨的老师并由他亲自讲授一本让自己刻骨铭心的书,这应该是求学生涯中最为难得的因缘。《论语》就是这样一本让我刻骨铭心的经典,而劳悦强先生的《论语》课在我而言真有脱胎换骨的受用。

【郭振香】知识论对良知学的补充——以方以智“知”论为中心

方以智认为龙溪之学对“圣人”知识维度的弱化,偏离了孔孟仁智双显的主旨精神。他以“乾知大始、三德首知”等为论据,证明先秦儒学将“可学可虑”之“知”列于至尊至贵的地位。方以智从“知”的主体、工夫和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知识论体系的自觉建构。

【廖晓炜】性善说的强化与弱化:从荀子到董仲舒

性善说旨在说明人性中先天具足为善的能力,理论旨趣上颇合乎康德伦理学“应当蕴含能够”这一基本原则。思想史上,该说往往被强化为这样一种观点:人于现实中必然会为善,因而礼义、王教乃至一切后天努力均为多余。荀、董二子都是基于对孟子性善说的这一强的解读而对其予以批评;为说明后天教化的可能性条件,二家又不得不肯定人性中包含···

《衢州市南孔文化传承发展条例》全文公布,2024年9月28日起施行

2024年5月29日衢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衢州市南孔文化传承发展条例》,已经2024年7月26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9月28日起施行。

金纲著《论语鼓吹》前言暨后记

本书是一部“为己之学”,是笔者幼时即在家父督导下读《论语》,对这部中国第一典籍,有一种特殊疼爱的介入和坚持真诚面对的理念。该书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分析儒学义理,它是按照笔者理解的《论语》本义与现代价值的关联来解释《论语》的。全书对孔学有褒有贬:一方面,读者看到的是笔者基于疼爱,对先哲的认同和赞誉;另一方面,读者也能···

【金纲】论爱情(修订版)

世界的真相是:所有的人,都将死去;数不清的爱,大多夭折;最自我感动的爱情,可能仅存在于单恋中……

【邱维雯 摩罗】程朱理学视域下“失节事极大”辨正

考察《河南程氏遗书》中程颐的言论,可以推断出程颐并不反对妇女改嫁。当代学人对程颐产生误会的直接原因在于将“节”字解释为“贞操”。根据“节”字在古籍中的使用情况,将“节”解释为“贞操”并不符合中国传统古籍经典中“节”字的使用习惯。分析程颐语录中“节”字的内涵,“节”指征人的品格、操守时,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于行为而言,是外在行为···

【刘丰】礼的损益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在三礼学体系中,以国家为主体的《周礼》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重视,北方更是参照《周礼》的政治制度,说明礼对于促进魏晋时期的最终统一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礼学的转型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礼学的发达这两个历史事例可以看出,礼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发展是连续不断的,是维系中国文化的统一以及中国历史的统一的重要文化因素···

【王国雨】中国自然宇宙观的深层特质:以唐君毅的论说为中心

自然宇宙观是一种文明形态的世界观基础,中华文明的独特形态首先体现在自然宇宙观上。唐君毅基于中西印比较的视角,以《周易》哲学为主要思想资源,对中国自然宇宙观之特质作出了深刻揭示。只有深刻把握中国自然宇宙观的深层特质及其真理性,并主动涵摄机械论自然宇宙观于自身之中,才能使中华文明形态的自然宇宙观获得现代性和有效性。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