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现代哲学》创刊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锡昌堂举办。本次研讨会以“现代哲学与现代化”为主题,聚焦哲学学科前沿动态与学术交流平台的时代使命,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山川之不朽也以人”,从铅山到庐山,由红鹅到白鹿,研学师生一路探寻圣域贤关的气象境界。我们在探访“海内第一书院”的过程中,共同感受唐文宋理渊源,思索文化教育前景。
阳明学是当代的显学,本书将新见阳明学珍稀文献十一种汇爲一编,影印出版。
张祥龙先生继承和发展了贺麟先生“不能被动地受西化影响沦为异族文化的奴隶,应转‘西化’为‘化西’”的思想方法,实现了对西方现象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儒家现象学的开创性研究,为理解与阐释中华古学提供了更为合理有效的视域和方法。
基于“义兼经权”的根本立场,朱子一方面以“合义”考察应用层面的经权对举关系,拒斥“反经合道”说;另一方面贯通舜“不告而娶”之权的“不得已”与“嫂溺援之以手”之权的“不常用”,返回“巽以行权”的严格规定性。
2025年7月6日,由现代哲学杂志社、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现代哲学》“经学与中华文明”专栏工作坊(第二期),在中山大学锡昌堂103讲学厅举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三十名学者齐聚一堂,展开深入研讨。
7月7日,“《国际儒藏•韩国编•礼记卷》编纂与新时代国际儒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与会。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国际儒藏》总编纂张立文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主持。
“礼乐教化——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9日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展期至10月12日。展览以“礼乐教化”为核心主题,系统梳理与展示绵延两千余年的孔庙祀典文化。
7月8日,“孟子学堂”“孟母学堂”揭牌仪式在济宁为己塾书院举行。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先生及夫人杨颖女士,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袁汝旭,孟子研究院研究员、济宁为己塾书院创办人赵永和为学堂揭牌。
2025年7月7日,“相邻、相通、相融:东亚历史与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外国语学院、历史学院以及韩国仁荷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旨在通过中韩双方学术交流与研讨,共同推动东亚历史与人文学术研究交流与发展。
2025年6月22日,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华朱子学会主办的“《黄榦思想研究》《饶鲁思想研究》新书研讨会暨宋明理学 ‘诚意’ 问题工作坊”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11室举办,来自国内知名院校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会议,会议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他提出“人文宗教”概括以儒教为代表的中国宗教,以“入世—大群—一元论”与“出世—个人—二元论”作为区别中西宗教概念的坐标;继而,他又从中国人文精神中抽绎出“人心一元论”,以此作为阐释儒家人文宗教信仰意涵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钱穆通过批判西方宗教与现代化弊端,论证儒教的优越性与现代价值。
历史上的鲁国,是周朝分封的姬姓邦国,疆域主要在今天的山东中部和南部。鲁国是周礼的忠实践行者,鲁国人孔子在继承周礼的基础上,提出“仁”的理念,成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什么力量推动“礼”在鲁国生根发展?孔子为何会频频梦到周公?孔子和老子之间又有过怎样的风云际会?
6月30日,上饶师范学院第九届“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暨“朱子文化在书院”田野调查活动圆满结束。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上饶师范学院14名学生在朱子学研究所副所长胡荣明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上饶市信州区、铅山县、弋阳县、婺源县、德兴市,九江市庐山市等地,围绕“朱子文化在书院”主题,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调研和座谈交流,深刻感悟中华优···
本书脱胎于在北大开设的儒家政治哲学课程,经三四年的沉潜而完成,《儒家政治哲学大纲》聚焦于儒家政治哲学中诸多核心范畴,对天/天道、王道/霸道、大同/小康、世袭/禅让、那县/封建等关键词做了长镜头式的全景厘清,通过制度史和观念史的视角,在古今中西的背景下考察历代思想家如何证明这些制度或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与平等、···
当讨论现代语境中的儒家思想时,学界常有人指出,孔子的诸多理念与古希腊哲学存在深刻共鸣。得出这一结论并不令人意外——两大传统思想均萌芽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在轴心时代的文明沃土中同步孕育。
朱熹创立的朱子学思想体系,是古代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随着朱熹理学思想被封建王朝奉爲正统哲学,朱子学研究日益复盛,数百年来,爲朱子修“年谱”者代不乏人,由宋至今,朱子年谱可谓沓至迭出。
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筑牢青年修身根基与文化自信,6月27日下午1:30,学院第14期尚信大讲堂在弘商楼702会议室举行。
孔子提出“和而不同”,却拒绝成为“同”,意在守护“文”的共同体。“文”是共同体学习与实践的产物,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完结。正是由于共同体中广泛存在不尽相同的意志,才能够以“文”之名彼此联结,真正发挥“和而不同”的力量。
13日,第二届中华民族家风家教传承发展展览会在珠海开幕。本届展览会以“华夏千年家风·中国家教航灯”为主题,展区面积约10000平方米,通过珍贵历史文物展示与高科技互动体验相结合方式,让观众得以“触摸”历史,亲身感受家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