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学会2025年年会分论坛综述

2025年3月14-16日,“世界历史”中的中国哲学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2025年年会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武汉大学《民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协办。本次会议旨在探讨中国哲学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演变及其时代使命,在“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已经来临的当下,···

【韩庆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也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洙泗讲坛2025年第3期,郭沂主讲“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公开课第三讲

2025年3月30日,洙泗讲坛2025年第3期暨“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公开课第三讲在孔子书院南楼208举办。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曲阜师范大学李学勤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郭沂先生应邀作题为“中国哲学的元问题、组成部分与基本结构”的学术讲座。

【许石林】在曲阜:圣人气象、崇圣辞、文风

乙巳(2025年)三月初,奉至圣孔子基金会之命至圣城曲阜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

【陈佩辉】湖湘学王霸观的创发与演变——以其对《孟子》“五霸假之”的诠释为中心

湖湘学王霸观的核心创见是基于对《孟子》“五霸假之”的创造性解读而提出的变霸为王的思想。胡安国认为霸者久假仁即真有仁,即可变霸为王。胡寅将“久假”与《中庸》“勉强而行之”对应,为沟通王霸提供礼学支撑。胡宏虽否定霸者假仁不归即可成为王者,但肯定“假仁”构成了霸道的内核,并将霸道置于良好政治的序列,且为此提供坚实的理欲观基···

董成龙 著《明夷待访录义疏》出版

《明夷待访录》义疏是对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所著《明夷待访录》一书的深入解读和注解。本书以原著为基础,对黄宗羲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核心理念和观点。

【张航】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深刻认识“第二个结合”的高度契合性,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推进“第二个结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

4月4日上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

【徐兴无】中国经学的制度特征及表达逻辑

中国古代经学是一个信仰、思想、知识、文献、政教的综合体,它渊源于上古时代的封建礼乐制度,其中的卜筮、歌诗、礼仪与历史档案,经过不断地选择、阐释,由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学派加以总结、编纂、传授,在汉代被确立为统一郡县制国家的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以及东亚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虞万里】训诂起源与传播形态

西汉经师各本师说,师说大多为战国诸子、秦代博士之说,在一定程度上仍南辕北辙,互相抵牾。逮鲁壁古文经本出,古文经师依据古文形体,求解不同于今文师说的经义。许慎撰《说文》,摆脱战国以来纷繁不经的怪异之说,紧扣六书分析字形,探求本义,希冀获得孔子六艺原意。缘此可知:我国的训诂萌发于殷商晚期,起源于西周的《诗》《书》···

【吕险峰】诗经在河间

河间市文化局原局长田国福编著的《诗经在河间》一书,于2008年1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翔实记述了2000年至2008年河间《诗经》文化领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概括汇总了历代先贤歌咏毛苌及毛公书院、君子馆(砖)等有关《诗经》文化的史料,真实反映了河间市委、市政府在弘扬《诗经》文化方面的重大决策,以及河间文化工作者所付出···

【周应之】孔子向老子到底学习了什么

长久以来,大众普遍认为儒家和道家分属截然不同的学问与思想体系,从表面上看,孔子的学说中似乎难以寻觅老子思想的痕迹,二者仿佛泾渭分明。然而,深入对经典文本的解读,便能发现孔子不仅向老子学习,还汲取了老子思想的精华。

​【卓然】凝视《诗经》之洵美

“洵美”,来自《诗经》。

知名作家张炜新作《为孔子一辩》新书首发暨“孔子的当代书写”对谈会在北京举办

4月20日,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最新力作《为孔子一辩》新书首发暨“孔子的当代书写”对谈会在北京市三联韬奋书店举办。活动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宋立林主持。

【李彬】经权与文实 ——论董仲舒与何休对《春秋》“宋人及楚人平”的不同诠释

董仲舒与何休虽然都是两汉公羊学大师,但其思想之间的差异仍很明显。一方面是由于其所处时代不同,何休面对日趋分裂的时代局势以及古文经学的挑战,更重视强调“尊王”大义,而汉初的董子虽然也有“大一统”的焦虑,但气魄显然更大。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二者对公羊学的定位不同,董子是借《公羊》以阐发其儒学思想,何休则致力于将公羊···

方朝晖 著《何以经世:儒家治道及其现代意义》出版

该书试图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儒家一整套治道思想产生的根源,特别是它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的深厚土壤,试图解开儒家治道的一系列原理在中国文化中产生及长盛不衰的秘密,从而为今天重新理解其意义或局限提供思路。该书是作者以2014年版《三纲与秩序重建》一书下篇为基底,增补重要篇章、修订大量内容而成。此书与作者最近再版的《···

王锷 著《文为在礼——礼学文献考论》出版暨序言、后记

本书系南京师范大学王锷教授有关礼学研究的论文集。王锷教授潜心礼学研究三十多年,先后出版《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礼记成书考》等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先后整理《礼记要义》《五礼通考》等。

邛崃大同乙巳年诗礼孔山孔子文化节圆满举行

邛崃大同乙巳年诗礼孔山孔子文化节圆满举行

国际儒联之友 ——港澳台会员交流座谈会在孔子研究院召开

3月28日至31日,国际儒联之友——港澳台会员交流座谈会在孔子研究院召开。本次会议以“信仰与实践:儒学之于中华文化深层积淀的家国情怀”为主题,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联络委员会和孔子研究院联合主办,孔子研究院学术交流部和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共同承办。来自港澳台地区及内地(大陆)的近50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

[美]艾恺 著《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出版暨序言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的专著,作者深入考察了梁漱溟的成长背景、思想发展轨迹、重要社会活动,并将之置于世界性反现代化思潮的大背景下予以解读。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