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系列讲座第65讲,杨国荣主讲“作为中国哲学开端的《周易》”

2024年12月26日晚,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主办,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图书馆协办的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系列讲座第65讲、人文讲坛第一讲在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举行。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院长杨国荣主讲,题为“作为中国哲学开端的《周易》”。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董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顾农】“比”“兴”异同论

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段大而言之分为三种:“赋”“比”“兴”。“赋”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有什么说什么,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但是诗歌又不能像日常语言那样仅仅限于说清楚,还要讲究说得有味道,要给读者预留下涵咏玩味的余地,所以往往不直说而用“比兴”。

【齐义军】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追求以及价值选择,是中国人民增进国家认同、社会认同以及文化认同的强大精神源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之道,已成为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黄玉顺】荀学的三种历时范式及其共时模型

就中国正义论的形成来说,荀子是集大成者,也就是说,到他这里,中国正义论就基本定型了。所以,我对荀子思想高度重视。研究中国思想和儒家思想,不谈荀子是不行的,因为他是一个枢纽性的、承前启后的人物。

【吴钩】自称“臣”与自称“奴才”,有什么不同?

历代王朝,不管是汉、唐,还是宋、明,臣僚面对君主,都是自称“臣”,惟独清王朝是个例外,清朝人经常自称“奴才”,如果我们去读清代大臣的奏折,便会发现,许多折子都是以“奴才某某谨奏”、“奴才某某跪奏”结衔

【陈来】杨天石先生关于宋明理学的三种著作

杨天石先生有几种关于宋明理学的旧著,这几部书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距今已有四、五十年了。七十年代末他即转向中华民国史的研究,成就卓著,至今笔耕不止。杨先生那几种宋明理学的旧著,我当年都读过,现在回过头去看五十年前那个时代的论著之得与失,需要重新加以认识。

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 主编《生生之道: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出版

本书是一本跨学科对话的学术文集。人文社科领域的十二位知名学者围绕中华文明宇宙观,从哲学、历史学、文学、文字学、社会学、建筑学、科技史等角度,就中华文明宇宙观与中国智慧、人文与自然、山林与社会、天人合一与人生境界、大一统与文化地理、甲骨文与殷商宇宙观、紫禁城的文武建筑布局、宋代家礼等议题,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宇宙···

【刘跃进】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遴选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期间引用的古典诗词名句,分为谈治理(14则),说政德(14则),论修养(13则),启哲思(12则),寄壮志(13则),抒情怀(12则),观时地(11则),传友谊(10则)等八类,凡99则。

方朝晖《春秋左传人物谱》《何以经世》新书发布暨研讨会成功举办

3月31日,方朝晖《春秋左传人物谱》《何以经世:儒家治道及其现代意义》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办。

熠燿其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院校联谊座谈会在孔子研究院召开

4月1日,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苏明一行到访孔子研究院,双方就深化院校合作、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孔德立,副院长刘续兵、袁汝旭出席座谈会。

【周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荀子礼法思想管窥

荀子的礼法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礼法思想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系统性构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既坚守儒家的人文关怀,又兼具法家的现实主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潘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明蕴含着“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始终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始终坚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强调天下一统、五方之民共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又强调因俗而治,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理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深厚的治理传统。

【戚悦】且将新火试新茶 ——话说清明节

在我们熟知的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节气发展成了重要的节日,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那就是清明节。苏轼有诗曰:“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清明,既是标志自然物候的节气,又是厚植人文底蕴的节日。

姚才刚 著《明代心学思想研究》出版

本书最后总结、反思了明代心学主要派别的学术贡献与理论得失,阐述了明代心学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及其在历史上遭受的指责、曲解,揭示了明代心学对于当代人心性修养、立身处世的启示意义。

【李媛媛】《诗经》距离现代人的生活并不遥远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心灵历程。然而,由于距今年代久远,很多现代人对它的感受往往是字词生僻,语言晦涩,很难读懂。事实上,当我们真正进入《诗经》的世界,就会发现,虽然历经千年,它依然与我们心意相通,因为它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它所承载的道德准则早已植根于我们的内心,成为流淌在中华民族精···

知名作家许石林世界读书日谈读书|小孩子不宜多读绘本,慎待《世说新语》

读书正如用药,人得病,即身体偏斜不正,正以药性之偏纠之。而医生都知道虎狼之药慎用。有一种书不是真正的书,是读着玩儿的东西,即绘本。所谓绘本就是我小时候读的小人书一类的东西,现在的绘本出得太多太快,因此粗制滥造的多,总体质量严重不如那时候的小人书。另外一种书对小孩子来说应该算是“坏书”,家里千万别藏这种书,比如《···

文明对话与精神人文主义的当代探索 ——《杜维明对话集》学术工作坊在京举办

2025年4月18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办的“《杜维明对话集》工作坊”成功举行。

鹿博 著《晚明清初儒学转型研究》出版暨序言

本书指出晚明清初的儒学经历了“泛阳明学”由漫衍到解体的过程,以阳明学人士的流动、晚明清初阳明学与朱子学的诠释路径、阳明心学境界诉求的衍化、主体性思维的转向等为议题,从哲学及历史的维度,揭示了晚明清初儒学转型的细部因素及具体实现过程。

【许家星】以史论并举的精神进入《大学》学的思想世界 ——评《〈大学〉学引论》

《大学》经程朱发明改造以来,地位极速提升,俨为四书学这一新经学系统之首,对近世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甚巨。

【罗不特】《孝经》是“孝”经吗?

对于经学,作者一贯强调尝试理解古人,注重探察经学家解释经典的过程或态度、方法。对于历史,亦是期望在具体的背景下检讨历史事件发生的缘故、历史人物如此抉择的动因。对“为什么”的探索又是以孜孜不倦的“读书”为门径的,所以作者夫妇常以“读书”命名他们的著作(如《学术史读书记》《文献学读书记》)。这在当下的学界实属异类,却愈···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