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书中讨论过《春秋》,但《孟子》和其他早期儒家文献并未提及《公羊传》。《孟子》中的有些话语与传世版本的《公羊传》存在相似处,但这不能证明《孟子》的观点来自《公羊传》或相关学术传统,因此比较谨慎的学者都不把孟子列在《公羊传》一脉之中。近年来,曾亦等学者在《春秋公羊学史》等著作中认定孟子是《公羊传》先师。但···
中国古代的国家祭祀反映了一个时代对于天、地、鬼神的观念,是信仰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以往对历史上的国家祭祀问题,主要是围绕着皇帝所进行的郊庙祭祀活动展开研究,本书则将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信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贯通起来,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国家祭祀与地方祠祀、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
中国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珍藏的《郭公庙碑》21日在《贞珉镌德——唐代郭氏忠孝廉义文化展》亮相,这也是晋祠博物馆馆藏《郭公庙碑》首次公开展出,旨在通过碑刻探寻唐代郭氏家族的历史贡献与家风文化。
7月19—20日,“经学、理学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兰州,共同探讨经学、理学与现代性的议题,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现代性演进建言献策。
2025年7月18日至20日,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哲学系、经学研究院、同济大学经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哲学院、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国学论衡》编辑部协办的“经学、理学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成功召开。
本书由作者英文专著Empowered by Ancestors翻译、修订而来,主要关注宋代太庙相关论述以及这些论述背后的思想和政治资源,试图为中国中古史提供一个“缺失了的环节”(missing link)。
2025年6月,由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主办的学术辑刊《洙泗学报》创刊号出版。该辑刊为半年刊,一年两辑,坚持“赓续洙泗学脉,阐明知行学理;融贯百家学术,光大中华文化”的办刊宗旨,园地公开,立足圣域,面向世界。
今天上午(7月23号),“中国心学与世界”中德哲学对话暨孔学堂2025避暑季国际研修活动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吸引到国内外2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哲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4位海内外专家发表主旨演讲。接下来,中德哲学对话将以“心”与“精神”的中德哲学互鉴为主题,开展四场学术对话。
本书从研究经学与社会互动关系入手,对经学产生的社会背景,经学的文化渊源、学派传承、社会功效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我们欣喜地看到,本次活动绝非局限于书斋论道。”7月23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舒大刚在“中国心学与世界”中德哲学对话开幕式上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深入挖掘中国心学时代价值、回应人类共同精神关切的重要实践,还是探索文化传承创新路径、推动心学智慧融入当代生活的多元展示。
2025年7月20日至21日,尼山圣源书院举办了“第九届尼山新儒学论坛”。
龙湖书院位于潮州市潮安区龙湖古寨中,是潮州三大韩祠书院之一。
2025年7月16日上午,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系(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肖明一行人到访我院,围绕中华礼乐文明的历史传承与新时代“两创”实践主题为中心进行座谈交流。我院院长王钧林教授、音乐学院院长肖桂彬教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袁梅教授、我院副院长宋立林教授、院长助理孙宝教授、音乐学院陈瑞昊老师,中国音乐学院···
近日,“齐鲁访学驻研计划”访问学者工作坊在孟子研究院举行。
2025年7月10日至12日,由河北大学、韩国书院学会主办,河北大学(莲池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河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东亚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保定市举行。
共和国七十六年儒门重光四年七月十三日,儒门赞化园、传薪书院夏令营第一期圆满结营。五天时光如白驹过隙,从初见时的害羞到离别时的不舍,孩子们在这片充满温情的院落里,留下了太多关于爱与成长的印记。
中国心学不是空洞的、空泛的,它讲究一种面向现实民生的关切。
当第十八届“朱子之路”暨2025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在武夷秀美山水间再度启程。这条连接海峡两岸、辐射全球的“朱子之路”已走过十八载春秋。
7月23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指导、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办的贵阳孔学堂2025避暑季研修活动“中国心学与世界”中德哲学对话在贵阳孔学堂开幕。这是继去年孔学堂在成功举办“中国心学与世界”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对“中国心学与世界”学术联盟合作机制宗旨的进一步实践。
每周五下午,是一个普通不过的日子,圣卓书吧的书友们,就是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齐齐来到圣卓实验学校,参加每周一次的读书分享会,这个日子,因此变得不再普通,“因为读书,我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