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下午,南开大学哲学院举办了“《春秋》为刑书”暨《从素王到真王—刘逢禄〈春秋〉学研究》新书研讨会。参加者主要有来自清华、复旦、南开、同济、中大、岳麓、重大、上师大等高校的学者。
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春秋》及“三传中的性质之谜、成书疑案、经学之争、历史影响等重要问题做出清晰明了的介绍与梳理,希望能够拨开历史迷雾还原《春秋》经传真精神。
2025年6月27日下午,南开大学哲学院举办了“《春秋》为刑书”暨《从素王到真王—刘逢禄〈春秋〉学研究》新书研讨会。参加者主要有来自清华、复旦、南开、同济、中大、岳麓、重大、上师大等高校的学者。
一代代曲师学人扎根学术、躬耕教育,以生命诠释“顶天立地”的精神品格。李启谦先生1956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从此扎根曲阜师范大学,一生致力于先秦史、孔子及儒学研究。
通过梳理《礼记》进入西方文化语境内不同的译本形态,在语言转化层面之外补充其译者信息及创作的历史语境,以期勾勒《礼记》西传的基本面貌;而分析各个译本中不同的译介学和汉学研究特点,则有助于从宏观把握《礼记》如何在文化互动中将其地方性知识嵌入到中西比较格局中。
朱子在《资治通鉴纲目》中列举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的黄老史实,形成“清静”治道、“刑名”治法、“清虚”修身养性的概要认知,揭示了黄老流于惨酷、沦为术数的原因。《朱子语类》记载朱子与弟子在讨论四贤“荀扬王韩”时,通过认定扬雄“全是黄老”,从而将其从北宋流行的道统中排除,以重建新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