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2日上午九点,落笔书院开展了本学期第十二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陈彦军老师讲解并翻译,其余同学给出自己的见解。
4月27日下午两点本学期第十一次读书会举行,本次读书会采取的是每个人分段翻译,从原文出发,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史记中“周本纪”的西周部分,下面笔者结合大家的讲解和讨论,从个人的视角来总结这场读书会。
第12届东西方哲学家大会27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家哲学”圆桌会。
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这在传世文献中多有载录,如《尚书大传》云:“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然时至唐宋之际,疑经辨伪之风渐起,周公“制礼作乐”亦为讨论话题。南宋硕儒朱熹云:“周礼毕竟出于一家,谓是周公亲笔做成,固不可。”由于朱子理学集大成者···
2024年5月17-19日,“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及其在当代的新展开——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中国哲学研究所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湖···
《谢良佐理学的形成与演变》一书包括正文五章、附录二篇,以谢良佐的生平与学术活动为基础,通过考察元祐党案与上蔡学派的形成过程,着重突出 了从“伊川学”到“上蔡学”的理学发展谱系。
孟子的“四端”叙事在儒门心学叙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四端”叙事不仅是儒家心性学的理论基础,更是儒家王道实践的理论奠基。跳出儒门共同体审视“四端”叙事会发觉其看似连贯的逻辑中存在着某种跳跃与断裂。这与叙事言说者的个体身位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场域有关。“四端”叙事的断裂性在于将体验、体证、见证、论证四者不加分析地关联在一起,···
2024年5月13日上午,北京人文国学院长城班全体学生在蔡恒奇院长的带领下,赴广东深圳拜访国学大家蒋庆先生。
“十三经”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人文文化的最重要的原典,流传时间与空间之广可称中国古典文献之最。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广罗善本,延纳学界菁英,备列诸本异同,广采清儒校经成果,纂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这是我们第四次徒步重走朱子路。
5月19日,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曲阜市政协原主席孔令玉,儒促会副会长兼家谱续修部部长、孔子博物馆原馆长孔德平,儒促会理事、曲阜儒促会副秘书长孔凡利、孔德福等一行抵达重庆进行工作调研,并召开诗礼家风传承发展(重庆)座谈会。
4月28日至30日,儒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孔德立,常务理事、办公室主任孔令俊赴泰国进行学术文化交流。
2024年4月28日,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泰国中华儒学研究论坛在泰国曼谷格乐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中心举办。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泰国中华儒学研究论坛于4月28日在泰国格乐大学举行。在论坛开幕之前,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孔子典礼。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儒学研究机构代表与中泰两国部分高校师生代表200余人共同缅怀先师孔子之于教育的伟大贡献。
4月21日,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三河孔子文化园建设(筹备)考察组一行八人来曲阜座谈交流,就三河孔子文化园规划征求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