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 等著《统合孟荀与儒学创新》出版目录及陈来先生序言

近年以来,有关孟子、荀子思想地位及对比的文章已有不少。梁涛教授将之结为一集,这对关心这一问题的学者提供了方便,也必将促进学术界对此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周炽成 著《荀子性朴论新探》出版目录及郭齐勇先生等序言

荀子“性朴”论,是本书作者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本书是作者关于荀子“性朴”论研究的论文集,作者在本书中提出:荀子是主张“性朴”论,而非“性恶”论,“性恶”是荀子后学的主张。从“性朴”论出发,作者重新梳理和解释荀子以及董仲舒等汉代思想家与荀子的关系、荀子在汉唐时代的历史影响等学术观点。

【专访】黎红雷:成人达己,中华商道源自何种文化基因?

中国绵延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独特的中华商道,其伴随商贸活动的发展演变至今。从春秋时期的儒商鼻祖子贡到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商界君子的故事广为流传。

【吴钩】梦华录:宋朝人是怎么斗茶的?

在中国茶艺史上,宋人的烹茶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是历史上的绝唱。汉唐人虽然也饮茶,但饮用的方式比较“粗暴”:将茶叶放入锅里煮,并加入姜、葱、茱萸、薄荷、盐等佐料。著《茶经》的陆羽将这种煮出来的茶汤直接贬斥为“沟渠间弃水”。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也是农耕文明百花园中的灿烂之花,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千百年来它处处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智慧,一直是中国人从事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时间指南,引领着中华传统农业从奠基走向辉煌,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理念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

“开卷有益” ——《奎文阁藏书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

奎文阁始建于宋代初年,初名藏书楼,是孔庙重要的礼制性建筑之一。因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援神契》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金章宗遂将孔庙藏书楼命名“奎文阁”。其藏书来源主要有皇帝御赐、孔府刻书、累世征集、自行购买等。

探寻孔府旧藏 感受珍品魅力 ——《孔府旧藏文物珍品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

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的传播儒家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孔子博物馆特将原“诗礼传家”展厅进行升级改造,并举办《孔府旧藏文物珍品展》。展览将于2022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

敬悼张祥龙先生丨儒士社

哲人其萎,斯文不坠,儒士社后学当继起先生未竟之志砥砺前行。

【李竞恒】悼念张祥龙先生,记与先生的一次缘分

先生已经仙逝,再也无缘拜见,或是当面聆听先生讲论中西学问思想。我想,纪念先生最好的方式,便是学习先生的人格,并继承发扬先生未竟的事业!

【李林杰】律诗四则

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君子,自修者也;自修者,节制人心而存道心者;节制二字,则诗经之道以习之:欲发有节,情发有韵,行文至远,节韵随心,而节制之理则日固,修文之道则植深。遂理就近期所拟之律诗四则,小俗呈群观,言物作兴怨。依仁而游艺,不亦乐乎?

【许石林】高考作文题,全国乙卷最良心,天津卷最高级,为什么?

原本不会对高考作文题再发表评论了。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

【吴钩】《梦华录》历史背景与人物原型考证

正在热播的网剧《梦华录》改编自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但《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剧情比较单薄,《梦华录》一剧作了非常大的扩展与改编。

【吴钩】《梦华录》里的这些器物,宋朝就有了吗?

《梦华录》里有些细节是挺有意思的,比如剧中有个近视眼书生,看东西需要用眼镜。有些网友很奇怪:宋代有眼镜吗?从文献记载来看,宋朝人确实用上眼镜了,名字叫“叆叇”。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记载说:“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另一份宋人笔记《暇日记》还提供了一个事例:“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实为多功能“镜屏”

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破碎的漆器屏风极为独特,屏风上是一幅标注姓名的孔子和弟子的画像以及孔子的相关介绍,此外屏风上面还镶嵌着一面铜镜,因此该屏风是一款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镜屏。

【三乐斋】我们为什么祭祀屈原 ——写在汉服广东壬寅屈原祭祀仪式之后

每逢端午时节,各地纪念屈原的活动层出不穷,人们在这个原本为祛病防疫而设的节日里,总是忘不了两千多年前这位光争日月的伟大人物。黄帝四千七百一九年四月廿九(西历2022年5月29日),在南国广州,岭南印象园与汉服广东联合举办了一场“壬寅年端午节汉服祭祀屈原大典”。年轻的汉服同袍们,身着玄端,心怀精诚,以庄严隆重的传统礼乐···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