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孔氏南宗文献丛书》新书发布暨南孔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会议由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衢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衢州学院、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主办。《孔氏南宗文献丛书》是由衢州学院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锡标教授主持编纂的以衢州南宗孔氏著述及其他有关著述为收录对象的文献丛编,内收南宋至民国时期各类著述四十···
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中”的观念。梳理先秦典籍中出现的“中”字,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二是指适宜、合适、恰到好处、符合一定的标准,如我们说的“中规中矩”就是在这一意义上来使用的;三是指人心、内心,泛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文庙称名的发展变化,总体上体现出由孔子的弟子后裔祭师拜祖的“家庙”,向代表中国文化的“国庙”的转变。不论从道统传承、精神内涵,还是从文化认知、学术表达等角度看,“文庙”的称谓才是最恰当、最准确的。
在今古文经学传统上,张尔田兼采古今,以今古文的传统史学语境叙述经学;蒙文通则突破了今古文的学术视野,对经学展开现代研究。《史微》与《经学抉原》彰显出经学写作中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学术形态,但经学的叙事价值并不能简单以传统与现代二分的标尺去衡量和区分,而是呈现出复杂微妙的局面。
本次国风走秀,向观众们展现了各个朝代的服装之美。魏晋之风骨、唐代之雍容华贵、宋代之淡雅清新、明人之气度宏美一一呈现。观众大为赞叹,惊艳于国风之美。正所谓,华服霓裳,一眼万年,“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在赞叹于汉服之美的同时,同学们更加坚定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决心与信心。
孔子可不可以超越?一言以蔽之,其知识境界可以超越,其外王实践境界可以超越,后人理当超越之。但是,其道德境界、即内圣实践无法超越。圣境无止境,不封顶,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但无论怎样高明神圣,不外乎“从心所欲不逾矩”。换言之,圣德圣境是生命最高境界,无法超越。超越圣人,还是圣人。 以为释尊和老子的道德境界超越孔子,那···
王船山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抱持“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学术信念,以深邃的理论思辨,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前人许多争论不休或者理解错误的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见解,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哲学的理论宝库。正因为如此,他的许多哲学思想为近代一些先进人物观察和处理所面临的时代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也就是所谓船山哲学···
谈到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这就是说,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于是,王阳明就有了“良知”这个概念。引用《征宸濠反间遗事》中“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仍术尔。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阵,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说明王阳明的学···
5月8日-10日,泰山学者“自然与人伦”工作坊在孔子研究院举办。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吴飞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图宾根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吴飞教授泰山学者核心团队成员、孔子研究院青年学者等近20人参加。
5月6日-7日,“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与中小学经典教育”座谈会在尼山黄济学馆举行。来自韩国檀国大学、北京人文研修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首期《论语》研习班成员,尼山学者核心团队成员参加了座谈会。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济宁市尼山学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于建福和曲阜市传统文化···
5月17日上午,孔子研究院易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泰山学者易学读书班举行。孔子研究院易学研究中心是继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及韩国分中心、论语学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儒学研究中心之后提炼的又一研究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孔子研究院学术水平的提升。
5月19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民革山西省委会主办的第六届(辛丑年)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在山西高平炎帝陵举行。当日9时50分,拜祖大典正式开始。全体肃立,击鼓九通、钟鸣九响,恭启圣门,敬献花篮。庄严肃穆的炎帝大殿前,恭读拜祖文,现场民众行施拜礼,台湾同胞视频拜祖祈福。随后,举行了祭拜神···
皮锡瑞字麓云,后改字鹿门,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今属长沙市),生于道光三十年(1850),卒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因他自署所居曰“师伏堂”,后学尊称“师伏先生”。皮锡瑞于同治二年(1863)考取秀才,年方十四。同治十二年(1873)获选拔贡,但翌年朝考因病报罢。继而三应乡试(1875、1876、1879),均名落孙山,直到光绪八年(18···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私生活方面存在诸多共同点,比如都不贪图享受,都不好美官,都不纳妾,都不喜乘坐轿子。宋人说:“荆公、温公不好声色,不爱官职,不殖货利皆同。……故二公平生相善。”但他们在政见方面却存在着几乎是全面的分歧:司马光维护祖制,王安石强调变法;司马光赞同“藏富于民”,王安石重视“富国强兵”;司马光主张“节流”,王安···
称中国学术为国学,这里的国即本国之意,学是学术之意,国学是本国学术之意。“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涵义经过近代学者的使用,已成为“国学”的通常定义。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就是沿用了这样的定义:“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