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电视剧《清平乐》的朋友会发现,剧中,不管是朝臣,还是市民,抑或是宫中的内侍、宫女、后妃,都称宋仁宗为“官家”。有网友问:宋朝人真的习惯称皇帝为“官家”吗?这是真的。宋人在不那么正式的场合,确实习惯以“官家”称呼皇帝。
民间生活把我们内在的四端之心启导了出来,教会了我们做人的根本。而这些耳濡目染体验到的“仁义礼智信”、“善良”、“和平”,与被天天灌输给我们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仇恨”“斗争”理论,反差竟是那么强烈。
本文是水之扬先生2016年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对波士顿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波士顿大学神学院院长南乐山(Robert Neville)教授的一次访谈整理稿。
近几年,随着信息、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微信的普及,人们的精神似乎进入到一个分裂的时代:数十年的同学,因几个不同的帖子,就退群了
永嘉之学扬弃了理学注重心性修养的治学方向,转向强调致用的经制之学上来。永嘉学人多为理学家所指摘,甚至被视为异端,但是这正表明了永嘉学派的学理转向。
船山《西铭》题解着意阐发天亲合一之理。船山认为,从理学史的问题脉络来看,《西铭》大义在天亲合一。船山区分“大者”与“切者”,主张“从其切者而言之,则别无所谓乾,父即生我之乾,别无所谓坤,母即成我之坤”。从自己亲生父母身上实实在在体知父母之乾坤。较之天地,亲生父母具有切身意义上的优先地位。从其切者,不仅是从理上了解,···
一般中国人骨子里是崇尚奢华的,即我要比你吃得好才算我成功、幸福—人心崇奢的深层原因,追究起来,恐怕是人多资源少带来的生存即吃饭的危机感,所以,我一直认为美食背后有深层的吃饭焦虑。
这几天在追看电视剧《清平乐》,原因只有一个:这是第一部以宋仁宗为主角的连续剧,恰好我刚刚出了一本《宋仁宗:共治时代》,新书与新剧十分般配。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周秦之变背景下的德性政治。德性政治即道德与政制(道德与权力)合一的制度。
梁启超曾提出康有为“独好陆王”,但康有为与宋明理学中陆王心学一系学问之关系,与其说是在义理层面,不如说是在身心修炼工夫的实践层面。
4月3日,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孔德墉、副会长孔众,通过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向日本人民捐赠防护口罩5万余副,以实际行动弘扬仁爱精神,鸠山由纪夫和日本相关人士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记得中学时从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大意是:日本人嫌自己国土面积狭小,于是鼓励国民在别国做生意、做事业、建大楼,日本7由此拓展了国土面积。
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清平乐》讲到被立为皇后的曹丹姝在入宫之前,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婚史。这并不是编剧的虚构,历史上的宋仁宗第二任皇后曹氏确实结过婚。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儒家孝道就像胎记一样,印在了每一个传统中国人的心里。
中国古代的“礼”是一个融政治制度、社会生活为一体的庞大体系,先秦时期,礼学和礼制高度混融,都被保存在三《礼》之中,后代的礼学训诂考据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先秦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