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敬挽方克立先生

克讓允恭 論知行 中體西用須乘馬;立國安邦 迴天地 古往今來有新儒。

【方旭东】“天学”视野中的荀子——利玛窦对《王制篇》物种分类说的改造

《荀子·王制篇》关于物种分类的一段话,被明代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引来支持其批判宋明理学万物一体说。仔细比照,可以发现,利玛窦对荀子原文做了一种改造,诸如:将“气”写作“形”,将“水火”写成“金石”,将“义”写成“灵才”,等等。这种改造典型地反映了中西思维的差异,为我们了解荀子在西学尤其是天主教神学视野中的镜像提供了一个典型范本。

【许石林】修养到这一步,还不如不修养

宗萨钦哲仁波切说:“不落入极端是最高的戒律。既不做吸烟者,也不做骄傲的不吸烟者;不做说谎者,也不做极其做慢的不说谎者。

【吴钩】宋仁宗的最爱

宋仁宗赵祯一生遇到过三位让他砰然心动的女子,第一个是富商王蒙正的女儿王氏,仁宗欲聘她为皇后,但垂帘听政的刘太后认为,王氏“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硬是棒打鸳鸯,将王氏许配给她的侄子刘从德,同时为仁宗立了郭皇后。

【王立斌】象山书院心学之源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象山书院作为中国心学的发源地,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中央电视台录制并播出纪录片《朱熹》,首次向世人讲述儒学大师传奇人生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与武夷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纪录片《朱熹》,近期将在央视科教频道隆重推出。该片历时五年精心制作完成,摄制组行程十几万千米,几乎走遍了朱熹生前所有重要活动地点,对众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和历史文献进行了精心拍摄。

兰州交大读《论语》作业系列丨黄嘉宏:了解这一使灵魂有趣的学科

在上《伦理学与生活》这门课之前,我曾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上浅显地了解了一下伦理学。从西方古老的史诗神话的诞生开始,伦理学就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和塑造了我们今天生活的样子,并且总是能提出尖锐的问题使人反思。这就是伦理学给予我的第一印象,也是使我最初产生兴趣并选择这门选修课的原因。

【吴钩】如果我来拍《清平乐》,我会这么拍

前几天,有媒体朋友采访我,顺口问了一句闲话:“吴老师,你还追《清平乐》吗?好多人都弃剧了。”我哈哈一笑。

【车凤】百死千难中得来的“致良知”——王阳明的一生(下)

王阳明创建“心学”,反映了现实人心私欲之甚,但他深信是“无明”产生了恶行,掩蔽了人们的良知。

【车凤】事上磨 方立得住——王阳明的一生(上)

王阳明的一生,证成了“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气象万千、光耀千古。他一生三次证道,36岁时贵州龙场悟道“心即理”,48岁时南昌悟道“致良知”,55岁时余姚天泉证道“四句教”,最终形成了其哲学思想的完整体系。

【何益鑫】从“万物皆备于我”到“反身而诚”——以孟子“诚”的思想为线索

以往从神秘经验或理性认知的角度理解《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都不是孟子的本义。

【维舟】“德”:一种中国观念的起源与演变

既然“德”最初是君主得之于天的超凡力量,其德性影响到整个共同体的兴衰,那么一系列的观念也就由此而来。

【维舟】“德”是如何拥有超凡力量的?

中国文明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极其注重“德政”和“德治”。儒家强调,权力合法性的来源是天命、德政与君主的个人品德。至迟到西周时,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就已是“德”,施政着重于“敬德保民”。自此之后,几乎历代相沿。

【姚才刚 张露琳】明初理学中心学思想的萌芽

明初思想界虽然为朱熹理学所笼罩,但亦不乏心学思想的涌动。如吴与弼、胡居仁等这些明初朱子学学者,对理学就有所突破,提出了一些具有心学色彩的命题。

【郭齐勇】生也有涯而书也无涯

标题套用了《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智)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现在的书真是太多了,生命有限,书海无限,读什么书,如何读书,其实是更加困难了!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