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荣】心学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命运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经济的发展、普遍的安全到生态的维护,等等,人类在各方面都成为休戚与共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既不同于个体性的存在,也不限于特定的地域、民族、国家;既非源于血缘的自然共同体,也非仅仅以利益关切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它表现为基于经济、政治、生态等纽带而形成的一种相···

【辛红娟】阳明心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明末以来,海外学界尤其以西方世界为首,在译介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之时,多选择孔孟之学,以致西方学界一度认为除四书、五经及《道德经》外,中国再无其他具有哲学价值的优秀思想作品。

【张晚林】极具经验性格,没有超越的宗教精神——为什么荀子没有配祀文庙?

荀子之所以没有从祀文庙,乃因为其生命形态根本不能传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有必不可少的超越神圣维度,但荀子因为完全切断了人与天的连接,故根本体会不到这个维度。由此,荀子的生命形态完全是一层的、经验的,从而使得荀子只是一个冷静、密察的学人而不是像孔孟那样的圣者。这样,荀子的思想特征乃是:横向的、广度的,经验的、观解的···

【新书】《原道》第36辑目录、作者暨内容简介

本辑设“近代政治精英与治道转型” 专题, 着眼于华夏治道近代转型之际的重要人物思想和实践议题展开讨论。专题由6篇文章组成分别涉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熊十力的治道思想以及民初央地军政关系和长沙祭孔困境。

【焦利】《唐六典》:唐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完美呈现

《唐六典》以法典编纂的形式确认、巩固和扩大了唐朝政府机构改革的成果,为后世完美呈现了当时唐朝政府的国家治理体系及其渊源,对于今天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一届张掖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开幕

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一届张掖高端论坛《“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研讨会9日在甘肃张掖河西学院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儒学研究、文物保护、人文哲学、文化传播等领域,通过古今分析、中西对比等“多元视角”探讨当前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途径和办法。

第二届“香港·绍兴周”的活动之一:中国阳明心学论坛香港研讨会举行

作为第二届“香港·绍兴周”的活动之一,中国阳明心学论坛香港研讨会8日在港举行。来自越港两地的专家学者就阳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胡忆红】邵阳魏氏:醇良温厚 襟怀家国

翻开中国近代史,“师夷长技以制夷”七个大字便会跃入眼帘,这句话开启了国人“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成为近代知识分子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然而,它既非陶澍、林则徐等经世名臣之言,亦非郭嵩焘、曾纪泽等出国使臣之论,而是出自湖南邵阳偏僻山区的知识分子魏源之笔。是什么样的家族培养出如此目光敏锐、思维超前的思想家呢···

【毛振华】《孝经》引《诗》的特点及其学术意义

《孝经》在议论之余,往往引《诗》以明之。《孝经》所引《诗》,与《毛诗》相比,文字相同者有七处,与三家诗相同者有三处。

【王锐】“全球大一统之制”——《地球新义》与廖平的中外形势论

廖平构想未来的全球秩序,特别强调中亚地区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位置,具有极为敏锐的战略眼光,可与麦金德在同一时期的“心脏地带”论相媲美,并且较之后者,更彰显了儒家“民胞物与”的政治理想,为世人想象一个更为理想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思想遗产。

2019年度“纳通国际儒学奖•优秀征文奖”征文启事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研究儒家学术,促进西部儒学研究和文化建设,推动儒家文明转化创新和普及传播。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纳通公益基金会自2013年开始在四川大学设立了“纳通国际儒学奖•优秀征文奖”。2019年度征文活动现正式启动,欢迎海内外学人踊跃参与,共襄盛举。

【邵群】“成人”与“成家”:杭州万松书院的重建与复兴

从2008年起,万松书院一直致力于传统书院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希望通过各种文化体验活动的推广,让传统书院中“弃浮华、标真谛”的学风、“学、问、思、辨”的学习方式渐入听众心里,给现代人以启发。2010年,“万松讲堂”成功申报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荣获杭州生活品质“十大年度现象之社会学习蔚然成风”最具代表性年度区块称···

【刘纪璐】荀子如何调解「其善者偽也」与道德实在性的冲突——荀子的道德理论是道德···

尽管荀子提出性恶论,与儒家正统思想似乎格格不入,他的基本理念其实还是维持儒家的传统,坚信道的变化有常,圣王有独特的道德认知能力,以及价值规范有独立存在的客观性。荀子的「偽」可以看作是建构,但是他所强调的建构是实际的礼制王法,不是价值规范的内涵。本文的结论是荀子提出圣王对礼制王法的建构不等于他接受建构论。建构论···

【贾庆军】王阳明的大人思想及其五个陷阱

王阳明一生追求大人之学。大人就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人。这个大人无论在本体论、认识论还是道德论上都有其高明之处:在本体论上,此万物一体之大人超越了唯物唯心之局限,真正体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在认识论上,也解决了唯心唯物认识论上的难题;在道德论上,其道德更加源始和完整。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