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田飞龙:大湾区,香港为何读不懂

由高层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湾大湾区之发展规划纲要不久前正式公开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都做了全面规划。围绕此纲要,多·维新闻采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在田飞龙看来,这是新时代“一国两制”的新范式,总体上是从侧重“两制”的改革初期转···

【张践 张顺平】育才淑世 赓续文华——尼山圣源书院走过的十年

2007年,由牟钟鉴、王殿卿、丁冠之、骆承烈、刘示范、钱逊、周桂钿、郭沂、田辰山、颜炳罡、于建福、陈洪夫等20多位老中青年儒学学者,在山东泗水地方支持下,发起和创建尼山圣源书院。这所位于孔子出生地的书院,用“圣源”的字眼表达了鲜明的文化立场。

【张超华】礼出东方:从大汶口文化看礼制起源

礼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其区别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的一项重要因素。关于礼制的起源,多数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礼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从制度和器物层面已能见到礼制因素,中华礼制可能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萌生。

「人与世界:以“事”观之」——杨国荣教授清华系列讲座预告

作为扬弃了本然形态的存在,现实世界形成于“事”。“事”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从抽象的形上视域看,与“事”无涉的“物”似乎具有本体论的优先性,然而,以现实世界为指向,则“事”呈现更本源的意义。

浏阳有一个孔姓“耕读村”

“重孝悌,睦宗族,和乡里,勤耕读……”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生活着4000多位孔子的后人,该村“孩子们崇尚孔子,爱读书,且大都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志向远大”

【吴钩】再对钱穆先生的一个观点提出反对意见

钱穆先生是我敬佩、并且影响了我历史观的一位前辈大家。但有意思的是,我是一名宋朝文明的鼓吹者,钱先生则对宋朝评价不高。

【何俊】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浙学开拓

晚宋以后的两浙朱子学研究是对浙学的开拓。由于朱子学研究不完全是纯思想的哲学分析,具有明显的思想史特征,因此其研究要素除了思想本身以外,至少还包括地域、时间两个维度所涵摄的若干内容,实际研究需要依据问题作出相应取舍。同时,政治与朱子学构成了重要的基础性关系,由此切入的研究需要依据思想周期作长时段的分析。

韩国朱子后裔“朱子故里”江西婺源寻根

韩国朱子后裔一行27日来到“朱子故里”江西婺源,举办寻根问祖典礼暨朱子宗亲家谱揭幕仪式,祭拜朱氏一世祖朱瑰,共叙乡情。

【吴钩】将皇权关进笼子里

中国古代有没有“专制皇权”?这是一个需要厘清的问题。在许多人的想象中,既然君主处于权力金字塔之顶尖,那皇权一定是不受任何限制与约束的,皇帝一定是口含天宪、出口为敕的。也许在帝王“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的秦始皇时代

【陈居渊】明清时期的徽州易学

明清时期的徽州易学,源于徽州地方性教育的繁荣、学人传习易学活动的自觉与家族易学氛围的熏染,是在维护程朱理学、阐扬阳明心学、回归元典、重申图学等学术生态中培育出来的奇葩。作为明清时期徽州学术的风向标,徽州易学研究样貌的差异与每一次转向,虽然仍烙有理学或朴学的印记,但是已不完全囿于理学或朴学的反哺,而是融入了徽州···

【杨国荣】学以成人,成己亦成物

我的治学之路始于华东师范大学。从1978年入学到1988年师从冯契先生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我在华东师大度过了10年求学时光后,留校任教至今。回忆当时的学习场景,与冯先生的接触并不频繁,于我影响至深的,还是他的学术著作。

“阳明学与世界文明”青年哲学研修营报名启事

日往月来,大道运行。吾辈生而有幸,躬逢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及人类文化过渡之时代。文明生发,亟需哲学导夫先路。贞下起元,有赖青年承担重任。舍青年,无哲学之兴。舍哲学,无青年之兴。舍哲学,无从养成无问东西的胸怀,无从养成清楚的思想、省思的精神、容忍的态度、广阔的眼界和自由独立的人格。

【陈赟】“三代王制”与中国思想的开端问题

从中国思想奠基的意义来看,孔子及其集团与六经乃是最为重要的事件。孔子及其集团通过对六经的整理,一方面总结了上古政教遗产,类型化地区分了帝、王两种政教史观,另一方面又开辟了治教出于二的新格局。三代王制对于中国思想奠基的意义必须通过孔子之道才可以理解。孔子集团从三代之法中提炼出三代之道,对西周王制的总结而建立的“···

【吴钩】反驳钱穆先生

钱穆先生于我个人的读史经历而言,有重大意义。我少年时多读鲁迅、柏杨杂文,对中国历史、对传统文化持一种反传统的浅薄启蒙主义立场。直至年岁渐长,对国史了解渐深,此时读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著作,才慢慢将自己的历史观扭转过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