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人】以“成人”为目的:古代书院的主要目标

中国的书院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朵文化与教育的奇葩。它是一种教育组织,也是一种学术组织,更是一种化民成俗的文化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书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资金筹措与管理规程。它甚至成了国家和地方不可或缺的社会组织,成为区域文化的标志和学术层级的标杆。这样的社会组织形态···

【赵连稳】古代书院:传续中华文明智慧

中国古代士大夫把“立德、立功、立言”视为“三不朽”,将其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而处于“木茂泉洁”“背陵面壑”、揽山川之胜中的书院就是实现这个理想的重要舞台。我国的古代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教育史上独树一帜,并移植到朝鲜、日本和南洋等地,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代书院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对今···

【刘洁】我国古代书院的由来

我国的古诗词流传了千百年,它包含了中国人民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通过古诗我们可以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在石鼓书院1200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大量以石鼓书院为背景的古诗词。今日起,本报邀请本土文化学者刘洁开设《风雅石鼓》专栏,通过解析古诗词来探寻这座千年书院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底色。

【刘晓川】古代书院蕴含的德育关切

书院产生于唐代,源出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经过唐末五代的发展,宋朝初期书院逐步发展成型,并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研究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形式。中国古代书院在载道问学的同时,尤为注重德性,蕴含了明伦修德的德育关切。

【杜华伟】古代书院个体德性培育机制探析

个体德性培育过程实质上是社会普遍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道德品质与行为准则的过程,我国古代书院在个体德性培育方面,遵循道德心理学“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即通过系统的道德知识学习、丰富的道德情感浸润、坚定的道德意志磨砺,最终达成生徒积极的道德行为践履,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明乎人伦、传道济民”的理想人才。···

【吕耀怀 杜华伟】古代书院个体德性培育及其当代启示

个体德性培育过程实质上是社会普遍价值体系个体化的过程。我国古代书院作为私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和官学的重要补充,秉承儒家“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特殊的道德知识教授方法、幽雅的道德环境浸润以及积极的道德行为践履

【杜华伟】古代书院道德教化的现代启示

古代书院在知识教育的同时,非常注重通过挖掘儒家经典道德教育内涵、发挥书院教师道德示范效应以及体现书院环境道德育人功能来进行道德教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效果。挖掘古代书院道德教化途径,对于当前我国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杜华伟】古代书院“从游”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从游”就是“追随、跟从游历”的意思,它是古代私学教育的一大特色,起源于私学的书院继承了这一教育传统。

【专访】王立斌 :“返本开新”是书院弦歌千年的精神

书院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古代书院对知识传播、学术研究的发展,学风士气、民俗风情的培植和国民素养、伦常观念的养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洪波 赵伟】历史视域中的朝鲜书院及其“突出的普遍价值”——韩国书院申遗问题刍议

朝鲜祭祀与讲学并重的“正轨书院”基本参照中国的书院制度,南宋的朱熹与白鹿洞书院是其重点仿效的典范。朝鲜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但放到东亚书院这一历史视域来看,这只是一种地域性特色,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区别于东亚其他书院而自成一系。

【肖永明】古代书院的“成人”之道对当代大学教育启示

儒家的“成人”之道导源于孔子。《论语》以德行、政事、文学、言语为孔门四教,揭示了“成人”之道的丰富内涵。唐宋以降,书院成为继承、传播儒学的主要阵地,更是践行儒家“成人”之道的重要载体。德行居孔门四教之首,又统摄政事、文学、言语三者,自然受到了历代书院的高度关注。书院教育将德行的培育养成贯穿于读书治学、立身行事之中,···

【邓洪波】古代书院教育制度如何影响当代?

中国古代教育,长期官学、私学并行。书院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教育机构?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一般人秉持传统的官私二分法,将书院看作是私学。书院私学说,有高级私学、正规化私学、制度化私学、民间教育体系等不同的版本,其核心是,认定书院是孔子以来中国私学传统的承接者,是有别于州县之学的乡党之学。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